今年作国考形势分析,时间上是比较晚的,也是希望尽可能多搜集到一些数据,来预测好未来的形势。其实类似的形势预测,之前已经有过好几次。比如2022年的时候,在对国考形势分析后,从数据上推算,我预测未来对于学历的重视程度会逐渐增加。2023年、2024年,根据数据推算,预测未来3年内国考竞争将会增加,但随后持于平稳状态。
这些预测,不是想当然的,而是结合国考报名、职位表的数据,同时参考了如失业率等就业数据,大学生毕业人数,编制削减比例等一系列的数据来看。我相信数据能够为未来指明一个方向和趋势。
现在来看,这些预测有的已经应验了,有的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以今年的报名情况来看,根据北京日报10月25日《国考报名结束 报考人数破310万》这篇文章报道,截至10月24日15时,报名人数总计3196496人,审核通过人数为2749443人。又据中公教育数据统计,截至24日17:00,2025国考报名总人数达3258274人。
无论报名人数的哪个数据,都已经超过去年同期人数,且一直在300万人以上规模逐渐上行。未来一段时间,考的人会很多,这是一种趋势。叠加了就业、毕业生人数增加等双重buff,这个趋势也很容易看得到。
就具体岗位来说,今年再创新高的是中华职教社联络部的一个岗位,报名人数已超过1.5万,预计可实现万里挑一。很多人觉得,类似的岗位,有没有可能有很多。事实上,我们看国考职位表,可以看到,类似这种高竞争的岗位,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基层经验要求宽松;2.专业限制宽泛 3.学历限制宽松。这所谓的三宽,就会造成符合条件的考生多,也就形成了实际上高竞争的情况。但这种岗位毕竟是少数,在具体的国考情况中,这种岗位有,但会控制数量。毕竟这种岗位越多,考试给组织方增加的成本越高。
又就学历来说,我们之前已经说过,未来对于学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今年的职位表里,我们也算了一个数据。今年在党群、政府、参公三个职位表里,分别招录249、650、1778人,我们如果以硕士研究生可报考的岗位(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本科及以上、仅限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四种情况而论,注:参公还存在第五种情况,即大专及以上,但招录人数特别稀少)计算,我们发现,这一比例分别为235/249(94.37%),642/650(98.77%),1057/1778(59.45%)。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单位层级越高,对于学历的要求越高。
参公单位这里因为没有区分单位层级,所以存在这个比例低的情况。实际上我们来看,在参公这个职位表里,有667个仅限本科的职位招录。这个绝大多数集中在省级以下的调查总队或调查队(注:有4个岗位是在气象系统),大部分是基层的统计调查岗位。如果我们作一次纵向对比可以看出,2019年的时候,在统计调查这个系统,仅限本科的招录人数能达到总招录的88%,而如今,这个比例已经降到66.83%(663/992)。
这种学历的变化,让我想起几年前的时候,大家讨论国考的时候,限制本科的岗位,会被很多人认为,这个岗位可能本科生去做就够了。但实际上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本科学历在国考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小。两三年前,我记得我回答过几个问题,多数集中在“是考公还是考研”这个话题上。现在来看,恐怕数据也能够帮我们选择了。
在专业的倾向上,恐怕是很多家长所关心的问题。这几年很多人不断地在像类似于张雪峰等做高考咨询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只作了一个对比,就是法学这个专业。对比上设置的条件很粗糙,因为时间有限,我们仅以法学为关键词,筛选出专业要求中包含法学的岗位。2022年,党群、政府两个职位表里,要求为法学或含法学的比例分别为27.32%,31.25%。今年,这个比例分别为44.18%、29.08%。当然,今年政府这个职位表里,比例低是因为招录的人数比2022年增加了。在未来,考公的学科设置上,依然较不利好理工科,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是理工科的高学历考生,则非常吃香。
未来在政府治理的过程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已经成为一条准则。那么,高学历的专业对口考生,可以通过各种已有的渠道(国考、选调、人才引进、特殊人才引进)进入到体制内,这是毫无疑问的。
面向未来,其实所有的预测,本身都是一种可见的趋势。我们都知道,学历在不断地稀释,未来高学历、高素质的考生依然受到欢迎,考试的难度也会逐渐与竞争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