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喜欢陈毅?因为陈毅有三大优点,让人放心。

轮回历史 2024-09-22 19:21:28

毛主席手下能打的将领特别多,但毛主席对陈毅的感情最特殊,他们除了是战友,还是朋友,更是文友,可以说毛主席非常喜欢陈毅。

我们可以看下将帅对毛主席的称呼,也是陈毅最为特别。朱老总、彭老总称呼毛主席为“老毛”,贺龙元帅称呼毛主席为“大帅”,更多将帅称呼毛主席为“主席”,但陈毅文人气息十足,喜欢称呼毛主席为“润芝”。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喜欢,陈老总身上确实有三大优点,让毛主席非常放心。

一、勇于承担责任

领导是非常喜欢勇于承担责任的下属,这种下属能够为团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不怕困难和挑战,能够给领导带来更多的信心和支持。陈毅就是这种下属,如果放在现代,估计是领导都抢着要的人才。

1929年6月,红四军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毛主席落选了前委书记,陈毅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给了毛主席一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不仅如此,陈老总还替代毛主席成为了前委书记。

后续的情况发展,证明了陈毅是错的,毛主席是对的,陈毅事后敢于承担责任,立马向毛主席承认错误,表示要和毛主席一起打倒军中的“陈毅主义”。

1946年7月,山野攻打泗县失利,部队还损兵折将,毛主席指示要陈毅停止休整。陈老总此时又主动承担责任,亲自给士气低落的第8师写信,信里提到:“8月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不是师旅团不行,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是我这个统帅犯两个错误……我应以统帅身份担负一切,向指战员承认这个错误。”

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非常多,每一次关键时刻,陈老总都会站出来,承担责任,这种做法,让毛主席觉得这个人非常可靠。

二、敢于为领导分忧

下属要为领导解决问题,而不是给领导制造难题。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打得很艰辛,但其实抗美援朝最难、最关键、最核心的一件事情,是决策。不过,真正让毛主席决策为难的,不是没人支持、国力贫弱的问题,而是选择谁挂帅的问题。

但当时,很多下属都没有想帮毛主席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列出一大堆不适合抗美援朝的原因,比如国内建设百废待兴,应该更注重和平。

又比如林总就认为如今中国刚刚成立,综合国力并不强,应该将朝鲜的问题交给苏联解决,中国则趁机提升实力。最好的做法便是“出而不击”。

不少人提出的这些原因并没有给毛主席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难题。

只有陈毅主动请缨,要做志愿军司令,挂帅出征打美帝。陈老总表示自己只要毛主席指到哪里,陈毅就打到哪里。我党的发展历史就已然证明,毛主席过去的决策虽然暂时不为人所理解,但时间会逐渐证明是正确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这种“雪中送炭”的表态比“锦上添花”的支持,更加难能可贵。我想,毛主席在听到陈毅表态的时候,这种来之不易的支持,肯定让他内心是暖暖的。

三、善于分权给下级

权力这东西,或者说一旦处于某个位置,就不想让其他人染指。但陈毅不是这种人,他有大局观,非常善于放权给下级,在华野,军事指挥完全就是粟裕负责。

其实,有一个历史的关键逻辑点,我们要搞清楚,才能理直气壮地说:陈毅善于分权给下级。就是粟裕能够掌握军事指挥权,并非毛主席下命令所导致,而是陈毅首先和毛主席发电报说:“今后集结张(云逸)、邓(子恢)、粟(裕)在一起,军事上由粟多下决心,定可改变局面。”

后续在淮海战役,成立了“淮海战役五前委”,统筹解决战役指挥和后勤保障等问题。陈毅是前委常委、同时兼任军事领导小组组长,可以说,陈毅是军事第一责任人,是粟裕的上级,粟裕在军事上要接受陈毅的领导。

淮海战役规模庞大,为将者肯定也会内心沸腾!我们要知道陈毅也不是军事上的外行,他有一定军事能力,在战鼓擂鸣的情况是很容易产生我上我也行的错觉。但陈毅是聪明人,他和邓政委一样,只在政治上抓大方向,搞协调,把军事、后勤、情报、政工、地方等方方面面协调好,把真正的军事指挥权放给了粟裕,让粟裕放开政治方面的手脚,大开大合打“神仙仗”。

综合以上所叙述的三点,这样的陈老总,哪个领导不喜欢呢?即使做陈毅的同事,做陈毅的朋友,做陈毅的下属,应该都是一件非常舒心愉悦的事情,因为陈老总确实非常的全能。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