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58岁任湖北省省长,要求干部严禁在公务活动中收受“红包”

墨寒雪 2025-01-11 11:38:39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他曾担任湖北省长和省委书记,在任期间他廉洁奉公,对腐败行为更是零容忍。

他以铁腕手段整治官场作风,还率先提出干部严禁在公务活动中收受红包的规定,成为全国范围内反腐倡廉的标杆。

那么,他是谁?在政治上有哪些卓越的成就?

【清廉为本,初心未改】

1945年,罗清泉出生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的年代,罗清泉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孩子,从小学开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8岁那年,高考的录取通知书送到了他家,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机械系,拿到通知书时,家人既激动又担心。

在大学期间,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图书馆,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船舶机械专业是一门极为细致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数据计算和精密的操作技能。

他的课程成绩总是位居前列,甚至在毕业设计中提出了一个改良螺旋桨效率的技术方案,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1968年,带着优异的成绩和沉甸甸的梦想,他被分配到长江航运管理局宜昌分局工作,一上班,罗清泉被分配到车间做一线工人。

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到达车间,穿上工装,与工人们一起研究船舶制造的流程,刚开始,面对复杂的机械设备,他手忙脚乱,甚至被同事笑称是“书呆子”。

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反复琢磨设备的构造,一点点摸索生产中的规律, 车间的老人回忆,罗清泉在一次试验中,为了解决一个机器零件的磨损问题,连续三天守在车间,甚至没怎么休息。

最后,他设计了一套更高效的操作方案,不仅解决了零件的磨损问题,还提升了整个流水线的效率。

几年后,他逐步从车间工人升到计划科副科长,再到科长,他不仅负责生产计划的编排,还提出“安全优先”的理念,将安全管理纳入生产流程的核心,在一次全局评比中,他的计划科被评为“优秀部门”。

1979年,年仅35岁的罗清泉被提拔为船厂副厂长,这个职位让他第一次拥有了更大的决策权,但也让他接触到更多复杂的管理问题。

当时的船厂需要承担大量的生产任务,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却不高,设备老化导致效率低下。

罗清泉从根本入手,通过改善员工福利、提升培训质量,以及优化设备的运维管理,最终让船厂的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他还将船厂的一部分资源投入到社区公益事业中,组织工人参与社区建设,帮助改善工人居住环境。

1983年,他被选派到中央党校学习,这次学习让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管理与治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单靠技术和经验,或许能改变一个工厂,但要推动社会和城市的发展,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决策中。

然而离开了宜昌船厂,走向更大的舞台,罗清泉是否能将这种基层精神和清廉作风延续下去?

【双城巨变】

1985年,他被任命为宜昌市委副书记,从工业领域走入城市治理,工作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时的宜昌市,并不像今天这样名声在外,那时的宜昌不仅经济落后,全省GDP排名倒数,财政更是捉襟见肘,甚至连接待考察团的经费都需要“东拼西凑”。

这种困境并没有让罗清泉退缩,反而让他燃起了斗志,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局,他提出建设东山经济开发区的计划。

这一举措在当时堪称大胆,因为开发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宜昌本地的经济条件难以支撑。

为了筹集资金,他主动联系上级政府,争取政策支持,同时,他积极引入外地企业,承诺为他们提供低成本土地和便捷的服务环境。

为了让企业看到诚意,他不仅亲自接待投资商,还深入企业厂区了解需求,确保开发区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够落地。

通过这些努力,东山经济开发区逐渐成型,吸引了许多企业入驻,宜昌的财政状况也随之改善。

宜昌的基础设施几乎没有统一规划,道路狭窄、桥梁老旧,这不仅影响市民生活,也制约了城市发展。

于是,他推动宜昌的城市更新计划,大力修建桥梁、拓宽道路,并新建了一批公园和住宅区。

那几年宜昌市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罗清泉还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发展的核心。

在他的推动下,宜昌的旅游业逐渐兴起,三峡工程的建设,让宜昌拥有了全国瞩目的地理优势,而罗清泉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机遇。

他大力宣传三峡旅游资源,推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使得宜昌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短短几年内,宜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逐步发展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

1996年,罗清泉被调任湖北省纪委副书记,第一次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宜昌,这一调动,不少人觉得是他仕途的“转折点”,因为纪委的工作相对“清闲”,不像宜昌这样有更多实际建设的空间。

罗清泉并没有因此懈怠,在纪委的岗位上,他继续保持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加强湖北的党风廉政建设。

1999年,罗清泉迎来新的晋升,他被任命为湖北省委副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与宜昌相比,武汉的情况更复杂。

作为一座工业老城,武汉拥有武钢、武重等众多老牌国企,但这些国企大多存在思想僵化、缺乏创新的问题,甚至因为长期依赖政策扶持,逐渐失去竞争力。

面对这些罗清泉选择直接改革,他深入基层,与工人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许多工人对国企改革心存疑虑,害怕失去稳定的工作。

而罗清泉并没有回避问题,他耐心地解释改革的意义,并提出明确的保障方案,例如增加职业培训、帮助下岗工人再就业等,这种“下基层”的作风,让许多工人逐渐打消了顾虑。

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他促成了一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武汉的合作项目,不仅提升了武汉工业的技术水平,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经过几年努力,“武字头”企业通过改制重组、融资合作,逐渐走出了衰落的困境,武汉重新找回了工业发展的节奏,逐步恢复了中部经济重镇的地位。

【全局视野,带动湖北腾飞】

2003年,罗清泉升任湖北省省长,他接过这个担子时,湖北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鄂东和武汉经济相对发达,而鄂西的八个城市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这种局面不仅制约了全省的发展,也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罗清泉上任后,将目光投向了鄂西地区,如果不解决鄂西的发展困局,湖北的整体崛起将难以为继。

鄂西的落后,交通闭塞是根源之一,罗清泉上任后,大手笔投资1000多亿修建交通网络,他提出“旅游兴鄂”的战略,主攻鄂西的交通建设,重点打造连接武当山、神农架和三峡的高速公路。

过去从武当山到神农架需要六小时,而高速通车后仅需两小时,打开了鄂西通往外界的大门。

与此同时,罗清泉还推动改善三峡航道的水运条件,建设了一批现代化港口,规范了船型,提升了长江航运的效率,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由此驶入快车道,进一步带动了全省的产业联动发展。

但是经济腾飞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新兴产业的引入,于是罗清泉结合鄂西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支持地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短短几年间,武当山的文化旅游、神农架的生态旅游以及三峡的大坝观光吸引了大量游客,鄂西旅游业一跃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而旅游业的崛起又带动了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从餐饮、住宿到交通运输,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因此得以创造,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罗清泉还从工业和农业入手,着力调整湖北的经济布局,他推动武汉制造业升级,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大力发展鄂州的现代物流产业,将其打造为中部地区的物流枢纽。

他提出,湖北要做“长江经济带的中坚力量”,不仅要依靠资源优势,还要注重技术和创新的驱动。

为此,他大力推进全省范围内的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针对传统行业工人和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这些措施让湖北的经济结构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与此同时,他明确要求,每一个经济项目都必须考虑对民生的影响,在他的推动下,湖北省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罗清泉在省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解决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问题,确保更多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读得好书。

在医疗领域,他启动了全省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让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这些看似“细碎”的工作,却赢得了百姓的广泛好评。

作为一位以清廉著称的领导者,罗清泉从不允许腐败现象阻碍他的工作推进,他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行动,特别是在政府工程招标领域,实行全程公开透明,杜绝任何形式的暗箱操作。

他制定了政府官员的行为准则,明确规定,任何公职人员不得接受红包,不得在公务活动中享受特殊待遇。

2007年,罗清泉接任湖北省委书记,他的重点工作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综合治理,包括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他提出了“绿色湖北”的发展目标,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他的倡导下,湖北加强了对长江流域的水质保护,推进污染企业的转型升级,大规模植树造林,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

2021年4月22日,罗清泉同志在武汉逝世,享年76岁。

【结语】

罗清泉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清正廉洁,为民服务”,他通过铁腕反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通过锐意改革,为湖北的经济腾飞铺平了道路;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湖北人民在改革中切实受益。

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在于头衔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能够脚踏实地,为群众谋福利,无论身处何位,只要心怀责任、坚持原则,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信源】

北青政知新媒体2021-04-23 《76岁罗清泉逝世:曾任湖北书记,要求“不能凡事由秘书代劳”》

3 阅读: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