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公司里的年轻人##写作素材#茶叶和东印度公司(上)2️⃣混装茶18世

濮铭评历史 2023-07-23 22:47:48

#东印度公司里的年轻人##写作素材#

茶叶和东印度公司(上)

2️⃣ 混装茶

18世纪,茶叶虽然已经成为全英最喜爱的饮料,茶叶贸易占据了财政收入10%,甚至间接由于茶叶销售不当得利和税收问题,英王还丢失了收益俱佳的北美13个殖民地。

这样的茶叶热度,但英国人喝茶方式和原产地并不相同。

他们在喝茶时,喜爱按照“文明的方式”,添加牛奶和白糖,哪怕身材肥胖,引起龋齿也在所不惜。其实并不健康。

此外,和中国人一次喝单一品种茶叶不同,英国人喝的,是混茶。

中国的饮茶方式,用热水冲泡一种茶叶,绝不会将龙井和普洱、花茶混合而暴殄天物。

但英国人讲究不同茶叶的香气和组合,在出售前会将好几种不同茶叶混合后再行浸泡。

以最少量的茶叶,搭配出更多元的味道,赚取更精细化的利润。

到十八世纪中期,已经形成庞大的,犹如标普穆迪惠誉一样的茶叶“评级公司”和“混茶公司”。

新品种茶叶会由远洋大帆船从东方诸国运到伦敦码头,再转运至位于金融城中心利德贺街的东印度公司总部。

在这里,会由一位公司职员,按照标准程序将茶叶从木箱中取出,在天平上将不同茶叶等分,再小心翼翼将每一份茶叶装入一个腊封的帆布包内(防止香气消散),并将几包茶叶寄给伦敦城内的茶叶评级公司和混茶公司。

评级公司负责评定茶叶的香气、味道和口感。

混茶公司负责出具该品种茶叶的混合方式,主茶还是配茶?

这两者决定一种新茶叶在英国的市场前景、销量,也能决定茶叶供应商的生死!

3️⃣ 印度的茶叶

长期以来,东印度公司一直试图摆脱中国茶叶对己方的垄断性供货方地位,将茶叶这种完美商品的种植、采摘、炒制、运输和上市全流程的利润尽入囊中。

不出意外,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印度。

中国能生产的东西,印度肯定也可以。

印度次大陆和东亚一样,是一个拥有广袤无际的地形地貌,从高原、平原,冰川、大河,热带、亚热带应有尽有,理论上来说,也应该会有野生的茶树。

从植物学角度,英国人的想法确实是对的。

东印度公司的博物学家们,真的在印度找到了两种茶叶。

他们在英属缅甸找到了一种茶叶,缅甸当地人习惯于嚼着吃而非喝茶。英国人将缅甸茶叶引种到印度,称之为阿萨姆茶叶(藏南永远是中国领土)。

他们从广州偷运了一些中国普通茶种,并在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高海拔地区种植,起名为喜马拉雅山茶。

1848年前后,这两种印度茶叶被打包送至东印度公司总部,由伦敦最好的茶叶评估商和混茶商进行评估。

公司试图用印度茶取代中国茶的努力在此一举。

但结果很令人失望。

阿萨姆红茶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口味上有辛辣的烟熏感。这拉低了总体评分,导致了阿萨姆红茶只能用在茶叶混合中,为品质优良的主茶提供一些额外的独特风味。

喜马拉雅山茶生长于高海拔、低气温的喜马拉雅山坡,这给予了这种茶叶浓郁的香气和口味。最终评估报告一致认定:

喜马拉雅山茶品质极为出色,质量上可以和最好的中国茶叶媲美。

但是,这种茶叶在香气上比中国茶叶远逊。

那不是茶叶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中国的炒茶技术在上千年中逐步优化,在各环节添加了不少蕴含芬芳的天然植物。在混合作用下,能增添茶叶的香气。

这种技术,是中国茶商最高等级的商业秘密。不能走出广州的英国人根本无从得知。

两种“印度茶叶”都失败了。

既然无法取代,东印度公司最后的选择只剩下了:

偷盗!

#一队长读书笔记[超话]#

0 阅读:6
濮铭评历史

濮铭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