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除了大洋以外的辅币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银元之下,还有

萨莎 2023-11-11 00:04:54

民国时期除了大洋以外的辅币 《银元时代生活史》的作者陈存仁这么写:银元之下,还有两种辅币,第一级是“银角子”,南方称为“毫子”;第二级是“铜元”,俗称“铜板”。这两种辅币,并不是十进制,是要跟着银价、铜价的上落而定,所以又称“小洋”,兑换店天天有市价牌子挂出,一元能换铜板多少?那时市价没有多大上落,银元一枚,可换铜元一百二十八枚左右。 鲁迅写过《一件小事》,期间说他塞给车夫一把“铜元”。 萨沙看过一个老先生回忆录,在民国过年时候,他们比较富裕人家给孩子的压岁钱,就是几个“银角子”。 这些是当年的辅币,也就是除了银元以外的货币。银元的购买力很高,上海技术工人月薪不过8块银元。显然,日常生活不可能拿着银元去买东西,需要辅币。“铜元”和 “银角子”都是这种辅币,用于日常的购物。 有意思的是,它们兑换银元的汇率每天都在变,但铜元大体是1:128。 也就是说,铜元大概是银元价值的百分之一。1901年1块大洋银元大概可以买44斤大米,那么大体是3个铜元买1斤大米。 由于民国时期的粮食价格很高,可见铜元的购买力也是不错的。 萨沙的读书随笔第63集

0 阅读:60
萨莎

萨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