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马玉仁洗劫小镇,掳走十几个姑娘,为抗日牺牲追授中将

杨柳依依挑 2025-01-18 14:15:26

清末民初,战乱频发,四处硝烟弥漫,导致民众生活陷入极度困苦之中。

乱世之中,英雄辈出。

这位人物传奇且身世复杂,他既是曾经的“盐匪”、“马党”成员,又曾统领军队参与剿匪行动。

战后,他隐居乡村,致力于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及发展工商业,每一事项皆亲身实践,不遗余力。

七七事变后,他重披战袍,出任游击司令,立下抗敌到底的誓言。

形势危急,参谋长提议向日方求和,他怒不可遏,下令将其沉入水中溺死,坚决表示:“凡为汉奸者,我必除之!”

马玉仁土匪洗劫小镇,掳走十余名姑娘。其后因抗日英勇牺牲,被追授中将衔,以表彰其贡献与牺牲。

从贩卖私盐、落草为寇的土匪,历经转变,终成军中勇猛无双的将领。

1875年,马玉仁生于盐城县陆沟乡马家墩村,其父马京元为普通农夫,曾习武,性格直率,乐于助人,行侠于乡间。

闲暇时卖盐以补家计,生活虽不宽裕,但仍能勉强维持自给自足的状态。

家中共有七名子女,其中马玉仁为长子,其余为三女。家庭结构清晰,长幼有序。

自幼,他便是村里的活跃者,身材魁梧,力大无比,常凭借天生神力,欺凌同龄孩童。

他经过两年的私塾学习,因行为顽劣被老师开除。

随后,他随父售盐并学艺练武,至十六岁,父病逝,家境衰败,他与三姐共同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马玉仁年仅二十,已长成近两米高的壮汉,拥有力大无穷之躯。

所习武艺均精通,刀枪剑戟无不晓,马上马下皆自如,拳脚相搏亦能制敌。

马玉仁在与邻村冲突中,持红缨长枪,轻松击败数名对手,自此名声大噪。

1905年,他参与县级武举考试,成绩位居第八。

凭借他的成绩,本应顺利晋升参加州府武考,然而,清廷突然宣布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他的晋升之路受阻。

马玉仁见仕途已绝,心中失落难免,却未消沉,反更坚定扬名立世之志,誓要搏击天命。

马玉仁出身贫寒农家,已厌倦每日埋头劳作的庄稼汉生活,渴望改变现状。

马玉仁与三姐因生活压力,再次投身贩盐行业。

某日,二人在路上遇两名税警盘查,税警见三姐貌美,出言不逊,欲没收其马匹货物,并企图绑架侮辱。

马玉仁见状大怒,即刻拿起长竹扁担,几下便将两税警重创致死,场面惨烈,二人血肉模糊,命丧当场。

事后,他送三姐至亲戚家避难,自己携带两支枪,加入当地青帮盐贩组织,正式踏入江湖,开始闯荡生涯。

两年后,凭借丰富的贩盐经验和卓越武艺,马玉仁成功从小小青帮成员晋升为团伙首领。

船队配备土枪、土炮及毛瑟洋枪,火力充沛,装备齐全,一时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风头极盛。

消息传开后,官府缉私兵员亦心生怯意,纷纷传言:“此乃马玉仁船队,不可招惹!”足见其声威之盛。

他江湖地位显赫,黑道生意日益兴隆之际,麻烦接踵而至。

水路途中,他受到无锡盐商霸主刘广福的阻挠。

两人关系紧张,船队冲突频发,多次交火,枪声不绝于耳。

刘广福依仗官府内线支持,频繁利用职权压制马玉仁,致其货物屡遭查扣,生意遭受重创,次数难以计数。

马玉仁非池中之物,不甘示弱,毅然决定与刘广福展开较量,誓要分出高下。

1908年夏季,一场激烈的血战最终爆发。

马玉仁指挥船队与刘广福势力激战,最终战胜刘广福,并亲自将其击败致死。

刘广福的船队与团练部队均被马玉仁全面整合收编。

马玉仁自此掌控江苏沿江地区,成为贩盐团伙首领,势力庞大,经营广泛,并多次与缉私营官兵武装冲突,造成官兵多人伤亡。

消息达两江总督刘坤一,其大怒,即刻下令遣大批官兵于淮安府六县布防,严控水陆要道,全力追捕马玉仁。

面对重重包围,马玉仁深感压力巨大,迫使他不得不四处奔逃以求解脱。

次年,他离家远行,仅带数件行李,藏身于一寡妇住处。

她相助之下,他结识扬州游击统领徐宝山,人称“徐老虎”。徐宝山接纳了他,并委以伍长之职。

自此,马玉仁步入了军旅生涯。他坚定地选择了这条道路,以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步伐,不断前行,致力于自己的军事事业。

他凭借天生的强壮体魄和深厚武功,在徐宝山麾下表现出色,职位迅速晋升,短时间内便成为了营长。

乱世之中历经浮沉,终得归乡机会,深感过往之非,决心悔过自新。

辛亥革命起,局势骤变,徐宝山率部加入革命党。

在攻打南京时,马玉仁主动请缨,亲自带领军队冲锋,猛攻辫子军的防线。

马玉仁身先士卒,引领部队沿途击败敌军。

攻城战异常惨烈,革命军遭敌军反击而动摇,但马玉仁凭精湛武艺与坚定决心,成功扭转战局。

血战后,革命军成功攻占雨花台,战功显赫。因此,马玉仁晋升为标统(团长)。

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后,徐宝山再次转换阵营,选择投靠袁世凯。

1912年5月,马玉仁领兵剿匪,在娄山镇连获三胜,声名大噪。袁世凯特发嘉奖,并赠金色奖章以表彰其功绩。

1913年春,革命党人掀起“讨袁之战”,局势紧张。马玉仁遵袁世凯之命,即刻参战,并被任命为混成旅旅长。

随后,他亲自带领部队强攻六合与镇江,战无不胜,持续向南京推进。

历经十日激战,他攻破太平门,突破了黄兴部队的防御线。

战后,马玉仁声名鹊起,“马旅”之称闻名沪宁地区。

1913年11月,北洋政府鉴于其军事才能,正式授予其陆军中将军衔,并任命其为扬州游击统领。

马玉仁由土匪起家,迅速崛起为军界瞩目新星,其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当时的中国,战乱不断,各地军阀势力割据一方,众多英雄豪杰纷纷崭露头角,局势动荡不安。

马玉仁逐步在纷乱时局中确立了自己的定位。

直奉、中原大战等历史变迁,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力量随之日益增强,逐渐变得举足轻重。

1930年4月,中原大战在蒋冯阎三方间爆发。

冯玉祥与阎锡山不满现状,合谋在江苏组建反蒋力量,意图搅乱蒋介石位于南京的大本营。

冯阎两派算盘精明,察觉马玉仁遭蒋介石排挤后心生怨怼。

冯、阎两方决议推马玉仁为反蒋先锋,并任命其担任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及二十七军军长之职。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没有实质意义的虚名。

冯阎虽赋予名分,但未给予足够资源,枪械弹药需后续支援,连基本粮饷军饷也未落实,处境艰难。

马玉仁获委任后,即派三弟马玉怀与侄儿刘汉民前往苏北,负责招募兵士与购置军备。

招募活动遭遇阻碍,省保安大队长李长江率部迅速行动,成功压制了马玉仁的招募计划,局势未能如愿顺利展开。

马玉仁不气馁,于上海任吴仁泰为旅长,并引入流氓势力。他携子马益德及侄儿马益祥、马益泰等人,自浏河乘船,返回盐城。

时间推移,马玉仁势力渐强,尤其在合兴镇、中心桥、南津口区域,他成功集聚大量兵力。

冯阎的援助未至,马玉仁只得依靠自身手腕和声望继续招募兵马。

然而,局势迅速紧张,冯阎支援久未至,粮饷筹集愈发艰难。

面对困境,马玉仁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措施。

他不愿解散部众,遂采取剥削地方财富之策,强制收缴兵器,掠夺百姓财物,逐步将“马党”壮大为地方大型匪帮。

局势日益动荡,百姓生活困苦,导致民怨不断升级。

"马党"猛袭苏北,自合德西向盐城西北东郑庄,大肆劫掠,所经之地,民不聊生,鸡犬无安宁。

九月,江苏省保安处长李明扬应本地绅士坚决要求,派保安部队分东西两路北进剿匪,旨在一次性消灭“马党”。

马玉仁见保安部队逼近,迅速指挥众人撤退到湖荡地区。

李明扬部队水路南追时,马玉仁迅速命部进犯沙沟,掠取财物,掳走数名姑娘,并劫持省议员赵雨生为人质。

马玉仁此举旨在阻止追兵以火力攻击其撤退路径,确保顺利脱身。

马玉仁转移时左腿遭枪击,右食指被打断,生命危在旦夕。

幸有昔日部属迅速支援,他得以脱险。

马玉仁出院后,国民政府获悉其仍存活,迅速颁布了通缉令。

1931年,政治局势发生剧烈变动。

中原大战后,蒋冯阎三派硝烟渐散,冯阎两派随后与蒋介石重新结盟。

南京国民政府虽对马玉仁早年反蒋行为心存戒备,但因力量不足,已无法再对其进行追究。

政府最终宣布停止通缉他,但规定他不得在苏、皖、浙三省活动,同时,其名下的土地与财产仍未获恢复。

1932年,马玉仁经多方努力,与南京政府达成和解,成功收回部分财产,并重返盐城。

他现年五十七岁,步入人生晚年阶段。

历经长久战火,马玉仁对名利权力之欲渐消,转而渴求安稳生活,期盼远离纷扰,过上平静日子。

马玉仁虽有意隐退,但并不甘心完全脱离尘世。

他明白自己曾犯下诸多错误,特别是年轻时的轻狂行为,给家乡父老带来了诸多麻烦与困扰。

他下定决心,余生致力于家乡建设,以此弥补过往的错误。

他常向乡亲们坦言,年轻时糊涂,未达大家期望。现愿在有生之年,为乡亲们做实事,弥补心中愧疚。

以马革裹尸,吾有何惧?此志不渝,英勇无畏,面对危难,毫不退缩,尽显豪情壮志,无所畏惧于生死之间。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六十二岁的马玉仁已步入花甲之年。

他见证国家沦丧,亲历日军残暴与民众苦难,内心充满无尽的愤怒与哀伤。

岁月磨砺未使他屈服,反坚定了他投身抗战的决心。面对摧残,他矢志不渝,决意为国抗争。

他撰写上书,向国民政府主动请战,请求担当重任。

蒋介石迅速签发委任状,正式任命他为苏鲁战区第一路游击司令。

马玉仁再着军装,变卖家财,召集青壮年,成功组建了一支规模近千人的游击队。

时局危急,上海、南京、武汉相继失守,江苏亦遭敌占。

马玉仁率队行进于盐城阜宁间,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奋力拼杀。

经过多次战斗,共歼敌80余人,成功击沉一艘敌舰,并严惩数十名汉奸。

马玉仁的游击队虽多次重创敌军,但其力量毕竟有限。

参谋长建议向日军投降,马玉仁听后震怒,下令将其淹死,并正色道:“为国牺牲,名垂青史;投敌叛国,臭名昭著。”

换言之,成为汉奸者,无论亲疏贵贱,一律将遭其于野外斩首示众。

1940年1月3日,南方大地再次陷入战火之中。

马玉仁获紧急情报,敌人自陈洋镇南进,人数约百,意图摧毁当地抗日力量。

上午十时,马部报告,三大队在激战中遭遇重创,大队长不幸牺牲。

马玉仁神色严峻,果断命令中队长率十余人,即刻奔赴红锅腔高地,以阻挡敌军向东南方向的进一步推进。

马玉仁亲自带领约九十名战士紧跟其后,以备提供支援。

红锅腔地处老盐县城与阜宁交界,为周边十里内的最高点,因其能远眺故乡,被当地民众誉为“望乡台”。

马玉仁带队刚至“三合尖”东,敌已破望乡台,抢占优势地形。

战况愈发紧张,敌军攻占了“三合尖”,马部因此暴露于广袤地带,面临极度危险的境地。

地势处于劣势,敌方火力持续增强,愈发猛烈。

他意识到敌军猛烈火力正逼近战士阵地,遂决定立即奔赴河边进行阻击,计划天黑后撤离。

士兵们在炮火中踟蹰,马玉仁果断高喊:“跟我上!有退者,就地枪决!”他的声音坚定,瞬间鼓舞了士气。

他话语刚毕,随即挺胸冲出,毫不畏惧地迎向敌人密集的炮火。

战斗愈发激烈,马玉仁部队损失惨重,已有数十人阵亡,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马玉仁仍大声指挥,要求队员坚持至最后:“趴在沟边,务必反击!”确保中心思想不变,逻辑清晰且用词准确。

在敌人火力压制中,马玉仁腿部中弹受伤。

他身体濒临极限,敌人即将包围,腹部又遭子弹击中,他身形踉跄,摇摇欲坠。

马玉仁意识到无法继续战斗,果断下令撤退,自己则率领残部,指挥战士们轮流担任掩护,有序地向后撤离。

他跑过一条小沟后,体力耗尽,倒在自家田中的棉花秆堆上。

卫兵迅速抵达现场,发现伤者已生命垂危。

他低声吩咐:“我支撑不住了,取走我的盒子枪,继续保护撤退的同志。”

马玉仁卧于棉田间,闻敌重机枪声渐消,料想鬼子已被诱走,自知生还无望。

为防敌人搜查认出尸身,他摘下绿绫围巾,包裹好怀表与手枪,掷向远处十余丈的地方。

无救援,无药品,他伤口未治,失血过多。最终,在那片熟悉的田地上,他倒下了。

次日,敌人确认马玉仁已亡,但其遗体已被部属秘密转移,日军无法追踪其下落。

敌人怒火中烧,即刻派出两架飞机,猛烈轰炸南津口一区仓房小街。

马玉仁为国捐躯,国民党随后追授其陆军中将衔。

他是抗战期间,战死沙场的年龄最大的将领。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