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选国家主席,刘少奇仅差一票全票通过,是谁没有给他投票?
1959年,毛主席主动卸任国家主席后,刘少奇当选为新的国家主席,选举大会上,刘少奇共获得1156票,和全票通过仅差了一票。
看到这个结果后,刘少奇面色凝重地离开了会场,当时到底是谁没有给他投票呢?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这和后来设立的“国家主席”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后,毛主席当选为第一任国家主席,朱德为副主席,这样的结果也是所有人喜闻乐见的。
但是对于毛主席来说,这样的结果并不理想。
主席认为,自己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法全方位的处理国家主席的事务,便主动卸任了国家主席的职位,只担任了党的领导人。
党中央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决定更换下一届国家主席的人选,但到底该选谁来出任如此重要的职位,又成了摆在中央各位领导人面前的大难题。
1959年,第八届七中全会上,朱德被选为国家主席的继任者,很多人都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从井冈山时期,“朱毛”的组合就已经形成,由朱德来出任这个国家主席,从资历和级别上来看也是非常合适的。
会议结束后,朱德拿到了候选人名单,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后发现,上面竟然没有刘少奇的名字。
朱老总觉得很奇怪,刘少奇同志个人能力过硬,在党内资历也很老,在领导能力上也是遥遥领先,为何名单上会没有他的名字呢?
朱老总拿着这份名单找到了邓小平,说了自己的想法,邓小平对朱老总的观点表示了赞成。
后来毛主席也知道了这件事,也很赞同朱德看法,刘少奇同志年轻有为,在党内威望极高,具备出色的领导才能,之前刘少奇就曾多次担当大任,出色地领导了国家事务,他应该也在国家主席的候选名单上。
在毛主席、朱德和邓小平的支持下,刘少奇被列为国家主席的候选人。
1959年,1157名代表参加了新一届国家主席的选举,刘少奇在本次选举中以1156票的绝对优势出任了国家主席,仅差一票就得到了全票通过。
投票结果出来后,光荣当选的刘少奇并没有露出惊喜的神情,他面色凝重地离开了会场,似乎是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
后来人们一直在议论到底是谁没有给刘少奇投票,却始终没有得出结果,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后,立马投入到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中,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
直到刘少奇去世后,他的夫人王光美才揭露了当年没有给刘少奇投票的人,原来就是刘少奇本人。
至于刘少奇为何冷脸,是因为当时的新中国正面临着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百姓生计艰难的重要大问题,国际上反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如此内忧外患之际,刘少奇即便当选为国家主席,也是高兴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