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12日,国民主席林森所乘坐的车子,一个急刹停在了路上,司机立即改变方向,朝医院疾驰而去,林森不久不治而亡。可令人奇怪的是,蒋介石第一时间找到戴笠,逼问道:“是你干的?”
这便是前国民主席林森出事的经过。
当时林森要去接收挪威大使递交的国书,怎料在路上突然昏厥。
司机和车上同行人,忙慌查看林森情况后,急忙把人送到医院。
医生诊断他是罹患脑溢血,半身不遂。
之后林森的病情一直反复无常,最后在8月1日,这位颇受爱戴的国民主席与世长辞。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听闻此事后,不是感慨命运无常,而是直接逼问戴笠:“是你干的?”
众所周知,戴笠号称“特工之王”,是搞暗杀和情报的一把好手。
蒋介石这么问,难不成这里面还真有戴笠的事?
林森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商人家庭。
因为家境富裕,林森六岁便开始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
次年,他还进入美国教会在华创办的培元学堂进行学习。
然而,生在乱世,人生注定无法一帆风顺。
清光绪六年,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体系濒临崩溃,而朝廷不仅不思改变,反而大兴牢狱,但凡与改革派沾点关系的,轻则牢狱之灾,重则被就地斩杀。
林森十岁那年,便亲眼见过清兵屠杀乡民,因而开始质疑并痛恨起清廷的统治,为他后续参与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
1895年,因甲午海战失败,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致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侵害,而且至此开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听闻宝岛被割后,林森立即投入反割台斗争当中。
这些有志青年联合起来,不仅到大街上进行游行、演讲,还自发组成武装组织,制造地雷、进行军事训练。
别看这支武装队伍三教九流,什么行业的人都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成了一支优良军队。
1895年,林森所在的武装队伍,在彰化八卦山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义军坚持了三个月,虽然给予日军以重击,但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义军不幸全军覆没。
这便是著名的“乙未战争”。
乙未战争持续了将近6个月,除了驻岛清兵以及义军之外,岛上能动弹的百姓都参与了这场战役。
这也是台湾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侵略战争。
尽管最后失败,但它点燃了台湾军民反抗的星星之火。
此后在日寇统治的二十年间,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
乙未战争后,林森回到大陆,并在1909年开始秘密组织中国同盟会,积极开展革命行动。
此后,林森彻底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革命当中,可以说,林森是国民党元老级任人物。
可惜的是,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后,国民政府并没能实现林森心中的理想。
先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后又有军阀混战;北伐即将胜利之际,蒋、汪二人发动政变,开启了持续14年的国共内战;而在国民政府内部,也是派系纷杂,麻烦不断……
面对这种情况,林森无法改变,只能坚持自我,尽力做好自己能够完成的事务。
然而,让林森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清廉公正,在国内外都有着良好的声誉,让他在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中胜出,成为新一代国民主席。
可惜的是,林森这个主席有名无实,主要权力全部掌握在蒋介石手中。
党内外都知道,林森就是一个“傀儡主席”。
但是,尽管如此,林森还是凭借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获得党内外多方认可。
即使蒋介石本人,也十分佩服林森的风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党内亲美、亲日等派系不同,林森始终认为国共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抗击外敌,可惜蒋介石始终不以为意。
尽管如此,林森一直没有放弃联共抗日的主张。
他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十分不满,并言明“绝不向日寇妥协”。
而在蒋介石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为了表达不满,他还亲自写了一副《诗经·小雅·棠棣》送给蒋介石。
里面一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道尽了他对蒋介石的不满和讽刺。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林森出事后,许多人将怀疑的目光都投向了蒋介石。
原来,1943年5月12日林森突然昏厥,并不是导致他突发脑溢血最主要的原因。
早在5月10日,在途经化龙桥的时候,林森乘坐的车突然撞上了电灯柱。
而他当时忙于事务,并没有到医院进行治疗,这才为后来的脑溢血埋下了祸根。
林森出事后,有人怀疑这场车祸不是意外,而是人为。
而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制造出一场“意外”的,除了军统特工还能有谁呢?
其他人是这么想的,蒋介石同样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在得知林森死讯后,他第一时间找到戴笠,就怕戴笠为了向他邀功,而制造了这场“事故”。
不过,戴笠否认了,蒋介石也没有再追究,这件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林森死后,国民党为他举行了国葬。
各国驻华使馆下半旗以表哀思,中共中央也发去唁电:“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
无天
没想到他还专门到台湾参加过抗日武装,基本上是九死一生。
6689
确实在国难时期,很多爱国力量都是尽全力支持国家强盛的力量。
情韵
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不是国民主席
胖狗狗
乙未豪客传奇!!
用户11xxx31
字很正
用户11xxx31
我们福州的,他的孙子是马航唯一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