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记:不是所有的亏欠都能偿还
疯狂剪辑人
2024-05-02 15:59:56
电影《年少日记》
电影前半部分误导性很强,我一度认为郑老师是长大后的有杰,所以在观影前期我对剧情的设想是:一个少年的自我疗愈和成长救赎。可到影片中期,反转无情地打碎了我的期冀,无力的现实血淋淋地展露——
📕你无法承受的苦痛终将打败你。在传统东亚家庭长大的有杰有着专制独权的父亲和优柔寡断的母亲,父爱与母爱的长期缺席让有杰感受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只能从漫画里寻找精神寄托,向钢琴老师寻求对未来的期许…可当这些都一一破灭时,棍棒教育背后的优绩主义唯成绩论使有杰绝望,他最终否定了自己成为理想大人的可能性,选择走向自我毁灭的末路。
在苦难面前我们似乎都是虔诚的跪拜者,我们隐忍、坚守,好像只要熬过难捱的岁月就会成长、会释怀,可现实往往是——即使你拼尽全力,无法承受的苦痛依旧在吞噬你的身心,“幸运的人内心困在了那,而不幸的人再也没有长大的机会。”
🌠年少时未伸出的手,未说出口的抱歉终将囚禁其一生。在有杰去世后有俊活成了他的样子,成为了一位关心爱护同学的老师、习惯通过喊叫释放压力、跟别人说对不起…在父亲的病榻前他也许是第一次知道父亲与他有着同样的心情,他们拥抱着,此时心中无言的悔意终于可以宣泄而出。可是,父亲打骂哥哥时没有站出的自己、当同学嘲笑哥哥时忍俊不禁的自己、没有让哥哥多依赖一会儿的自己依旧会如鬼影一般在未来不断提醒着有俊自己的懦弱与麻木。年少时未能偿还的亏欠终究困住了有俊的一生。
📼不是所有的亏欠都能偿还。当最不愿意面对的结局已经发生时,伤害不会因为愧疚就一笔勾销,时间也不会因为悔过就发生逆转。父亲怀着悔恨的心情入眠不是他对儿子的偿还,未来无数个被泪水浸湿的夜晚,有俊也许依旧会抱着有杰的年少日记哭喊无数声对不起,可那也不是偿还。
所以,生活不总是大团圆结局,遗憾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课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