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王朝都是怎样覆灭的? 1945年7月 ,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每过数百年就要改换门庭的兴亡周期率。 毛主席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毛二人的对话后来被人们传为“窑洞对”。 人民监督政府,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非常难。在主席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让人民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政府官员也就是党的干部,必须成为百姓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一句话,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但是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做到的。朝廷官员作为统治阶级成员,高高在上,他们是百姓的“父母官”,百姓在他们眼里都是“子民”。地位上的不平等,决定了只有来自高层的欺压,而绝不可能有来自底层的监督。 通常情况下,王朝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往往注重休养生息,加快推动经济复苏,所以政策也比较亲民。旧贵族被打倒,他们原先拥有的财富流入社会参加再分配。这时就算做不到人人平等,耕者有其田,整个社会成员在土地和财富的占有上还是相对合理的。富人和穷人在经济上的差距也不是太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贵族集团逐渐形成。通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土地兼并、资源垄断行为不断加剧,富人对穷人的盘剥也越演越烈。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阶级开始固化。富人向权利顶层不断渗透,使其成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当民生凋敝萧条,底层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甚至食不果腹时,就必然出现社会动荡。 纵观中国历史,兴亡周期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逐步走向极端而难以逆转的贫富悬殊。经济上的弱肉强食,从贫富差距拉大到两极分化,再到少数人的富可敌国和全体百姓的民不聊生,无法逆转。最终出现贫民的揭竿而起和新地主阶级的夺权政变。极端的不公必然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贫富差距悬殊与政治腐败是一对孪生兄弟。要制止或者延缓两极分化,必须做到政治清明,这就需要监督官吏,严惩贪官。也因此,毛主席这才强调民主的重要性,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王朝覆灭的预兆# #历代王朝都如此# #解读历史谜团# #令人深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