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49岁的老秀才胡传攒了点钱,就想娶农民冯金灶的17岁的女儿做填房。冯金灶的老婆知道后,大骂他一顿:“你都49岁娶过2个妻子,还不害臊,我女儿才不会去你家给你孩子当后妈。”
冯金灶听到老婆骂得太难听,就把她推到屋里,他自己出来赔笑说:“我们庄户人家的女儿,不配当官太太,你请回吧!”这话虽然是自嘲,但是冯金灶和老婆的想法一致,家中虽然贫寒,却不会让女儿嫁给胡传受委屈的。
胡传老早就跟人打听过,冯家女儿冯顺弟是个孝顺、懂事、又能干的好姑娘,所以他可打定了主意就要娶她,所以第二天,胡传就花了重金找到一个能说回道的媒婆又去冯家提亲。
媒婆刚去提亲,就被骂了一顿,但她也不生气。 她先冯金灶说:“胡老秀才,虽然年纪大,可是人家愿意出重重的聘礼,只是想娶一个能持家,好生养的姑娘,咱们家顺弟嫁过去断断是不会受委屈的。”
冯金灶被这么一说,心中也有些动摇了,但是又怕别人说他是为了聘礼卖女儿,所以还没有直接答应。
媒婆这又去做冯金灶老婆的工作,她提出顺弟今年都17了,在村里和她一般年纪的姑娘都是孩子的娘了。冯金灶的老婆当初就希望女儿可以嫁给一个读书人,不再农村受苦,所以挑挑拣拣,最后就把顺弟的年纪给托大了。
面对媒婆的话,她也不怕,如果选不到好的,她宁可自己的姑娘不嫁人。所以她回怼媒婆:“年纪大了嫁不去出去,又怎么样,大不了我们就养闺女一辈子!”
看到冯家这么决绝,胡传想要试最后一次,要是不成的话,他也就放弃了。
胡传说:“你件事你们二老说了也不算,不如问问顺弟姑娘的意思,要是她不愿意嫁给我,我立即就走再也不来打扰了。”
媒婆也赶快帮腔,让他们去问问顺弟的意思。
冯顺弟是一个很懂事的姑娘,她是家里的长女,虽然父母生下来并不十分满意,因为世道不安稳,女娃不能干活还要遭人惦记,但是幸好顺弟之后,他们又顺利生了一个儿子。
顺弟知道父亲一直都有心愿,就是将之前被毛子烧毁的老房子,重新修起来,,但是冯家现在生计困难,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去房子。父亲和母亲整日辛苦,就是为了这件事在她努力。
而且,顺弟心中对胡老秀才也是有些心意的。在她14岁去大姑家看戏,就听说胡传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将卖鸦片的都弄得关了门,她就对胡传非常敬佩了。
所以顺弟出面,亲自答应了这门亲事。冯金灶的老婆担心女儿嫁过去受苦,因为胡传娶过两房妻子,家里还有3儿4女,胡传最大的女儿比她还要大7岁,她嫁过去如何应对得了这一大家子人。
但是为了家里能过得好一些,顺弟坚定地要出嫁。
几天后,一顶花轿落地,冯家妈妈哭着送女儿顺弟出嫁。就这样17岁的冯顺弟嫁给了49岁的胡传。
胡传过门就要掌管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想象得到她的日子有多艰难。
胡传平日里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忙碌,能够帮顺弟的时间很少,但是除了辛苦一点,胡传也算是很疼顺弟,他们老夫少妻的生活还算和谐美满。
一年后,冯顺弟生了一个男婴,老来得子,胡传非常高兴,他给儿子取名嗣穈。等到这个孩子长大,他就给自己改名“胡适”。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这就是胡适父亲和母亲的故事。
此后几年,冯顺弟的日子还算好,胡传闲暇之余,还能教导她和胡适读书识字。但是好景不长,就在胡适5岁那年,胡传就撒手人寰。才23岁的冯顺弟不得不撑起整个胡家。
冯顺弟整个当家人可不好当,因为胡家本来就家道中落没有什么钱,可是胡传的大儿子还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拿去赌了,常年都在欠账。
大年三十,人家上门来讨账,冯顺弟只能当作没看到,继续炒菜做饭。如果到了半夜,人家都不走,她也只能去亲戚家借钱替老大还债。这样的日子,胡适的记忆里都过了七八年。
大哥败家,他和二哥的媳妇也是不省事的,她们没事就来找冯顺弟闹。
冯顺弟不愿意和她们计较,每次她们来闹,就躲出去,要是她们就是不走,冯顺弟也不怕她们。她就把家里的门窗都打开,就去屋里哭诉自己命苦,为何老胡要走得这么早,留下来她一个人受苦。
两个嫂嫂看到冯顺弟比她们还能闹,她们也就消停了,给冯顺弟倒杯茶,宽慰几句,也就灰溜溜地走了。
胡适很聪慧,3岁前就认识700多个字了,胡传临终前也要求一定要让胡适好好念书。冯顺弟在胡适5岁时就把他送到学堂了,别人交2块的学费,她就给先生交6块,只希望他能把所有课程给胡适讲明白。
胡适小时候也是一个很调皮的男孩子,常常把老师气的跳脚,有一次还被勒令退学嘛。冯顺弟从来都不会在人前说儿子的不是,只是在背后教训他。胡适这一次也知道自己确实做错了,从此很认真地去念书。
冯顺弟把12岁的胡适送到上海去念书,胡适很争气,19岁时考上了庚子赔款的公费赴美留学资格。胡适刚刚学成归来不久,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还来不及好好报答母亲。
1918年11月,冯顺弟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