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就是天生吃教育这碗饭

情感老梁 2024-06-24 20:06:47
如果曾经淋过雨的人,现在成为了可以为他人撑伞的人,是不是也许会有新的可能出现? 我最近常常在一个中式教育的tag下看见许多从师范毕业,开始步入教师岗位的00后年轻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一位老师在期中考试以后在家长群里强调,说孩子们很辛苦,每天晚上上将近4个小时的晚自修,6:30不到就在教室里站着早读。她希望家长也能为孩子们设身处地地想想,而不是纠结一张考卷上的分数。 有人说,“00后老师上岗,教的第一批学生是年少的自己。” “生命本就是一场穿透黑暗的白色飞行。是一束光,擦过黑暗,然后消失。”人的一生如花火,何其短暂,但教师却是陪伴每一个人走过人生最重要的历程的人。 而一个好的老师,他之于学生的意义,应当是让孩子们能够踩在潮湿的、柔软的土壤中向前走路,哪怕不那么轻松,至少感到自在。若是榜上无名,也并不代表脚下无路。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 中式教育这个tag里,还有一位名为姚老师的用户。在他们所写的关于新中式教育的动态下,我似乎总有一种感觉,当我们在夸赞一个老师,说如果自己上学时也能遇见这样的老师的时候,我们在惋惜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看见」。是一种真正平视着的尊重与理解。至少,在他们的故事里,「唯成绩论」这件事,似乎已经不再是最为重要的事了。 学生故事的结尾,是那个男孩在毕业那天对姚老师说的一句话,他说:“在你看到我好的那一刻,我就拼命的向前跑,没有再回头。” 这个学生并没有因为她的「看见」,就在姚老师的叙事里成为了《垫底辣妹》那样一飞冲天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在她的故事里,她所在意的,是他逐渐合群,逐渐不在老师的课堂上捣乱,逐渐开始和同学友好相处,也渐渐地远离网络热梗。 这些事让他的成绩更好了吗?——也许更好了,但也许真的也有比成绩更重要的事。在成为一个成绩优异的人以前,至少,她更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健康的、快乐的,有着普通的合群的校园生活的学生。 这似乎也正是过去的中式教育所真正欠缺的,在成绩之外,一个人作为人本身的生命体验,却似乎从未被主流的视野所重视过。教育本就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0 阅读:0
情感老梁

情感老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