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利用知网代替日常搜索引擎

情感老梁 2024-08-23 15:18:1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知网和其他信息平台代替百度,完成有效信息检索? 全文4000➕字,阅读时长8分钟,建议先收藏再看。 首先分享两个我认为相对来说比较简便并且高效日常的tips给大家。以今晚睡前完成的一个信息检索过程为例,我一般会先从提出问题开始—— 例如说睡前我在看见了一个名为《多梦睡眠质量差怎么办?易醒睡完疲劳根源!》的视频,视频中提到多梦的人在科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来形容他们多梦的原因,被称为「高梦回忆率」。在接下去的11分钟内,博主分别介绍了多梦人群的大脑构造,及群体的特征,还有针对多梦人群的日常保养方式。 看完这个视频后,因为想进一步了解多梦人群与视频中提到的形成原因以及延伸结果等系列问题,我会先针对视频中提到的专业名词提出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说: 1.高梦回忆率这个专用名词是由谁提出的,对照的数据组有多少,实验周期有多长。 ——确定对照数据组数量和实验周期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这个名词是否已经被广泛使用,而非仅仅停留在「初步提出」的阶段,如果只有一个作者在其论文中将它作为论点的名词提出,则不能被称为其领域的专有名词。 2.作者在视频中提到,多梦的根源是高梦回忆率,而高梦回忆率的根源是TPJ&PFC活跃。 ——TPJ&PFC活跃与高梦人群之间的相关联系是否已经得到证明?是否经过交叉验证?是否已经在科学/医学界得到普遍认可? 3.视频中提到TPJ&PFC活跃的功能是接受整合信息,产生情绪,特征是感性/易焦虑抑郁/易受惊注意细节/社交敏感。 ——是否有足够充足的实验样本可以证明多梦,即高梦回忆率人群广泛患有焦虑抑郁症?照组中如何通过控制「多梦」这一定量来得出多梦人群的「情绪」,也即是对照组中的「变量」与多梦这一「定量」存在直接关系。 疑问确定后,开始做信息检索: 具体方法详见图2/3/4/5/6-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度在过去鼓励了我许多年,他说“人不是为了发现自己而生存,而是为了创造自己而生存。”个体的认识论并不应该只停留在自我身上,人无往而不立于历史长河之中,任何人都可以从社会角度所阐述的社会生产行为去思考社会意识。我们永远存在于动态的思想之中。 一点拙见,分享给大家。 共勉。

0 阅读:0

评论列表

jj qin

jj qin

3
2024-08-23 22:54

课代表来了:1.敢于质疑与提出问题是第一步。2.抓关键词,有关键词的时候直接把关键词投入像知网这样的文献网站里做检索。3.没有关键词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平台的大数据来帮我们做信息的检索和分类提取。4.任何课题都需要交叉验证。

情感老梁

情感老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