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期“知识无痛入脑”的播客单集

情感老梁 2024-08-31 13:21:26
其他几档播客都在之前的播客推荐里介绍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主页的合集。今天这期和大家聊聊《你好,陌生人》里的项飙。 项飙过去提出“附近”概念时,举了这样几个例子。他问道,“你的邻居是谁?他是干什么的?居住园区打扫卫生、收垃圾的人是谁,他长着一张什么样的面孔,每天几点开始作业?他们的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门口卖水果的、下午四点钟来卖菜的人是谁。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但是他们不会被允许进入小区,把他们挡在小区外面的是保安,保安跟这些人又是一样的人。这些就是‘附近’。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 偶尔会想,我是否就像项飙在文中所说的那类年轻人?——关心两级,却忽略中间地带。一方面,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后要去哪里,对这些问题的焦虑是很大的;但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又很关心远方,例如全球的危机、民族的兴盛。 这些宏大叙事构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情绪上的很大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但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又谈何远方呢?因为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所以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 在他的概念中,这被称为缺少“锚点”,因为对自我的生活是如何被编织起来的、这一路走过来是怎么回事这件事,人全然是模糊的。 这些年我也常常在想,当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和无意义时,我似乎总在寻找一个抓手。我渴望通过确立更明细的目标、更耀眼的实绩来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但最近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这件事,或许在某个被他人轻而易举地确认“我知道我是谁”的时刻,已然成立。 周围的人在变化,建筑在搬迁,一切都在流动,唯独人与人确切的关系仍然稳固。 “附近是一个空间。它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我托起来。那些以我为中心延展的细密的、复杂的、看似不重要却重要的社会关系构成了我们的支点,给予我们活着的实感。” 这样的时刻,人好像成为了流动的河流,我不断地流动,但附近的一切仍然像连接着岸的锚点那样牵引着我。就像伍尔夫的那句话,I am rooted, but I flow. 我深根宁极,但我流动。

0 阅读:0
情感老梁

情感老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