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山东滕县。川军师长副官李少坤,从尸体堆里爬出来,他吃力地背起1个人,

混沌于浮云 2024-08-21 19:42:48

1938年,山东滕县。川军师长副官李少坤,从尸体堆里爬出来,他吃力地背起1个人,挪到树林。突然,远处传来一阵异响,1匹战马飞奔而来。李少坤的眼泪夺眶而出:雪里红,我们师长牺牲了! 在1938年春季的中国东部战场上,滕县成为了日军侵略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地点。1938年3月14日,日军的铁蹄逼近滕县,触发了一场关键的保卫战。这场战斗,虽然仅仅持续了四天半,却因其战略意义与壮烈牺牲而被历史铭记。 滕县的守军主要由第22集团军122师组成,师长王铭章将军带领。面对日军的强大压力,王铭章与他的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在这四天半的战斗中,川军展现了非凡的勇气与牺牲精神,战斗导致了超过3000名士兵的伤亡,但他们的抵抗有效地延缓了日军向南进攻徐州的步伐。 尽管滕县最终在3月18日中午不幸陷落,但滕县保卫战的战略意义远超战斗本身。这场战斗为后来的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台儿庄大捷后不久,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公开赞扬了滕县守军的牺牲,明确表示如果没有滕县的坚守,就不会有台儿庄的胜利。 王铭章师长阵亡后,他的副官李少坤在战后的混乱中,含泪将王将军及其他阵亡将士的遗体匆匆安葬在滕县西门外的城壕中,覆以木板。之后,李少坤在夜色掩护下撤离至徐州,向第22集团军总部的孙震军长汇报了滕县的战况及王铭章将军的牺牲。 孙震听闻这一噩耗,感到极为悲痛,立刻命令李少坤带领精选的士兵悄然返回滕县,找到并将王铭章将军的遗体恢复并安全运回。 李少坤等人原计划直接进入滕县城以寻找线索,但城外的日军严密的戒备让他们的计划屡遭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机缘巧合之下,他们遇到了当地农民刘兆福。刘兆福是个热心且有资源的人,他通过收取2000元钱的帮助费,答应协助他们。 刘兆福先是将李少坤他们安置在自己家中,隐蔽安全。接着,他联系了自己的好友王宜恭,二人合作,利用王的人际关系与红十字会的相关人员取得联系。红十字会当时负责清理战场和掩埋尸体,因此,他们是寻找王师长遗体的关键。 经过数日的沟通与等待,红十字会的人员最终同意在1940年4月的一天,引导李少坤到一个被临时掩埋的地点。该地点位于郊外的一个僻静区域,遗体已被简单地掩埋在土下,覆盖着木板和浮土。李少坤他们小心翼翼地移开木板,扒开土层,发现了数具难以辨认的遗体。 虽然遗体已严重腐败,无法通过面容辨认,但通过对遗物的检查,最终确认了王师长的身份。关键的辨认物品包括他生前所穿的灰布军装、毛袜、布鞋和具有辨识度的衬衣袖口上的两枚金质纽扣,以及他上衣口袋中的一枚带有“王铭章印”的水晶印章。 完成辨认后,李少坤等人继续伪装成农民,将王师长的遗体小心地用高粱秸包裹,随后藏匿于柴草堆中,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民众的秘密帮助。他们将这些伪装成柴草的遗体,无声无息地运往了徐州。 王铭章将军以其无畏的牺牲和显赫的军事成就,深受国人敬仰。在其殉国后,蒋介石以国家领袖的身份,发出慰问电给李宗仁,对王将军的英勇表现和最终牺牲表示深切的哀悼。 在电文中,蒋介石批准特别抚恤金12000元,并请求国府特别褒扬并追赠王将军陆军上将军衔,同时将其生平事迹归入国史馆。 在中共领导层中,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也以挽联的形式表达了对王铭章将军的敬意和哀悼,赞扬他坚守孤城、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为民族利益英勇牺牲的决心。 王铭章的追悼会在徐州隆重召开,其副官李少昆及同僚们为他精选了一尊称作“棺中之王”的优质棺木,这种巧合的字眼似乎预示着王将军的英雄气概与牺牲。 王将军的忠魂被送回故乡新都时,沿途民众自发设立祭祀点,表达哀悼与敬仰。国际社会亦表达哀悼,多家外国船只在运送其遗体期间鸣笛并下半旗。 回到新都后,全县上下空城迎接英雄归来,举行了盛大的迎灵与祭奠活动。最终,王将军安葬于新都县城西门外的新建墓园,林森题写的“壮节殊勋”四字昭示了其无上的荣誉与牺牲。 此后,成都各界人士为纪念王铭章的英勇事迹,在少城公园铸造了一尊王将军骑马的铜像,持续传承这位川军先烈的崇高精神。 参考资料:王成斌 刘炳耀 叶万忠等.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第六集[M]. 1999

1 阅读:609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