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49岁老秀才胡铁花,看中了17岁的农家女冯顺弟,派媒人说亲。冯母怒斥

九文说史 2024-09-02 16:40:43

1889年,49岁老秀才胡铁花,看中了17岁的农家女冯顺弟,派媒人说亲。冯母怒斥:快五十的人了不知羞!女儿却微微一笑,说:男人家49也不算大,我愿意! 冯顺弟出生在1872年的一个普通农家,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都靠种地为生。这位农村少女自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智慧和坚韧。她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心思细腻,目光长远。在胡铁花派媒人上门说亲之前,冯顺弟的生活简单而平静,日复一日地帮忙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弟。 命运在她17岁那年发生了巨变。面对一个年近半百的老秀才的提亲,村中人都认为这是一桩不对等的婚事。冯母的愤怒来自于对女儿未来的担忧,而冯顺弟的微笑则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冷静。她清楚地知道,胡铁花虽然年长,但他拥有的知识和阅历,可能会为自己打开一扇新的生活大门。 1889年,冯顺弟嫁入胡家,成为了胡铁花的第二任妻子。新婚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满。作为胡铁花的继室,她需要面对前妻所留下的复杂家务与继子女的敌视。胡家的状况比她预期的还要艰难,胡铁花早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意气风发,家道中落,债务缠身。 1892年,胡铁花病逝,冯顺弟被迫独自撑起这个家。在丈夫去世后,胡家的重担完全落在了她的肩上。 她不仅要照顾自己的亲生儿子胡适,还要面对前妻所生的几个继子女的挑衅与欺压。冯顺弟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相反,她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韧与智慧。她明白,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母亲,更是这个家最后的依靠。 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儿子胡适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她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即便家境贫困,她也毫不犹豫地将家中的首饰典当,只为支付胡适的学费。她还特别注重胡适的学习质量,愿意花费比其他家长多几倍的钱,以确保胡适在学堂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1904年,12岁的胡适在母亲的支持下,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学,这为他后来成为学术界的巨擘奠定了基础。胡适自己也意识到母亲的辛劳与牺牲,他发奋读书,成绩优异,最终在1910年获得公费留学机会,远赴美国。 在胡适远赴美国留学的这些年里,冯顺弟依旧不得清闲。家族内部的矛盾此起彼伏,胡家继子们对她和胡适的敌意并未因时间消减。 一次,胡家五叔散布谣言,诋毁冯顺弟的人格,冯顺弟愤而起诉到祠堂,与五叔当面对质,最终逼得对方当众道歉。这件事使得冯顺弟在胡家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承认,也让胡适对母亲更加尊敬。 胡适在美国完成学业后,于1917年回国,成为北京大学教授,并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然而,胡适的成功背后,始终有着母亲冯顺弟的影子。他常说:“若无母亲,绝无今日之我。”冯顺弟的教诲和坚持,使胡适成为一个谦逊、宽容、待人和气的学者。

0 阅读:192
评论列表
  • 2024-09-03 04:16

    弄了个七拐八弯,写了段脱俗的爱情,最终就是为了引人吹胡的彀中。 胡,就连蒋先生都破口大骂的卖国之徒,早已臭名昭著。 但凡是吹捧胡丝的,非蠢即坏之徒,必是既蠢又坏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