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的流转决定权力的延伸”

情感老梁 2024-09-07 11:02:15
推荐一期女性主义播客,这一期有关鲁迅朱安许广平的片段尤其打动我。 上个世纪,曾经兴起过一段时间的逃婚潮,鲁迅和胡适都是潮流中的一份子。当时的朱安,在鲁迅和许广平在一起后,接受了一家媒体的采访。 她在采访里说道: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也应该原谅他。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维持我,她的确是个好人。 朱安在这段话里,竟平等地称呼和对待鲁迅和许广平,分别称他们为周先生和许先生。试问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真正认为鲁迅和许广平是平等的呢?但朱安就是这么认为的。 听到这一段的话的时候,我感到极其唏嘘。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两个女人——她们因为一个广负盛名的男人,在世人眼中不可避免地围绕着鲁迅扮演着各自的身份。 八卦小报写朱安是旧时代的糟糠之妻,又将许广平列为新时代自由婚恋下的选择;一个是正妻,一个是外室。似乎从一开始,她们就是对立的。 但在鲁迅的“选择”之外,当她们回归自我的身份时,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世人料想的那般剑拔弩张,不仅如此,理解和尊重似乎是始终存在的。 朱安去世之前,曾经写信给许广平,说她希望要一份丧礼,即办后事的一笔钱。 在当时,这笔钱对于许广平而言是一笔巨款,即便如此,许广平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哪怕她自己向来主张“丧事简办”。 她给朱安寄去一封信,写道“哪怕买几件衣裳,充一充也是好的。”朱安看到这封信后,非常感动,觉得许广平是真正懂得她、尊重她的人。 她们二人之间的这份友谊,在今时今日看来,仍然是令人动容的。她们关系的建立,是跨越身份与新旧时代之外的,出于本能而搭建起的桥梁。 其实在这个片段之中,同样也昭示了一种常见的叙事,两个女人,因为与同一个男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她们之间便天然的存在了对立的竞争。 但在这样的对立的角色身份之外,她们的关系是否有新的可能?初见时,如果你不是他的“妻子”,我们会是朋友吗? 如果人与人的关系不再存在由历史与文明建构出的定义,放任其握有选择的权力,四处流淌,人与人之间,是否也会拥有通往四面八方的新的可能。 思想

0 阅读:1
情感老梁

情感老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