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的几个疑点 第四、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皇室家族大概有30多个藩王,总计

每天更历史 2024-09-23 20:06:09

郑和七下西洋的几个疑点 第四、在明朝末年的时候,皇室家族大概有30多个藩王,总计大概16万朱氏子孙。据史料记载,这16万朱氏子孙每年都能够得到朝廷的大约800万担粮食的俸禄。要是平均一下的话,一个朱氏子孙每年的俸禄就是50担粮食。按照明朝的物价来计算,50担粮食大概价值就是15两银子。又因为,郑和船队每次下西洋都携带了大概60多船中高档商品。大概估计一下,每条船的容量平均为3000m³,总商品容量就是18万立方米。如此一来,每个朱氏子孙的平均消费量就是1m³的规模。因为,郑和船队所携带的大多都是比粮食更加贵重的中高端商品。就拿丝绸来举个例子,一个立方的容量能够放上千斤丝绸,按照明朝时期的物价来推断,一匹丝绸能够兑换三担粮食。假设郑和船队每次都携带了丝绸,那么,每一船丝绸的价值就是6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仅仅一船的丝绸,每个朱氏子孙平均就要花费四两银子。要知道,每个朱氏子孙的年平均俸禄才十五两银子。理论上来说,朱氏子孙们不大可能会花费三四个月的俸禄去买丝绸。因此,即使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一群皇室家族,也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消费量。相对于16万朱氏子孙来说,一船丝绸的供应量都未必能够消化掉,更何况,郑和船队也肯定每次不止携带一船的丝绸。 郑和船队所携带的商品肯定也都是其他小王国所没有的类型,再加上,物以稀为贵,越是其他小王国没有的商品,郑和船队也就越能够将商品价格抬高。如果再加上货运成本的话,郑和船队所携带的中高档商品只会比国内的售价更高。毕竟,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去甩卖。而且,相对于所有的朱氏子孙来说,50担的粮食只够他们每年的低保生活。所以,明末时期的所有16万朱氏子孙,根本就难以消化掉郑和船队一次所携带的所有商品。如此一来,印度洋沿岸30多个小王国的居民,也就更难以消化掉60多船的中高档商品。然而,明史却记载郑和船队曾经七次下西洋。那么,他们所携带那么大规模的商品到底还卖给了谁呢?总的来说,明史中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内容,确实存在着很多自相矛盾的问题

0 阅读:90
评论列表
  • 2024-09-23 20:42

    我是服了你。明史是满清编的不是明王朝编的、元史是明王朝编的。二十四史没有清史、民国编了个清史稿没正式发布。目前也没清史、民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