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的悲歌4
世阳聊过去
2024-09-24 12:23:47
第二种是酒。原本印第安人没有饮酒的习惯,欧洲人把葡萄酒、白兰地带入北美,喝过酒后的印第安人一发不可收抬,迅速变成酒鬼。
因为印第安人喜欢喝的酒,只有欧洲能生产,而且酒是成瘾性快消品,只要印第安人产生酒瘾,欧洲人就能源源不断地卖给他们,用极低的成本,换取印第安人手中珍贵的皮毛。
到了1832年,曾经的英、法殖民地,大部分成为美国的地盘,而随着英、法在北美大陆的接连退场,皮毛贸易也即将画上句号。
经过300年的捕猎和皮毛贸易,整个北美大陆的原生动物生态,几乎被破坏殆尽。比如河狸。1534年,河狸在东海岸遍地都是,但到了1640年,哈德逊河流域和马萨诸塞,便再也看不到一只河狸。随着捕猎地点一路向西推进,19世纪30年代,整个落基山的河狸皮,年产只有区区2000张。和300年前的皮毛贸易相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伴随河狸走向绝境的是美洲野牛。印第安部落每年秋冬季外出捕猎,剥下皮来卖给收购野牛皮的美国商人,换一些美国东部生产的工业品、枪支和酒精。此外很多美国猎人为了发财,也穿越北美大陆,到西部捕杀野牛。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美国的野牛皮年产量可达到10万张。而随着19世纪70年代野牛皮制革技术的升级,野牛皮成为皮毛市场最抢手的货,于是野牛也迎来惨烈的命运。1872-1874年,印第安人和美国猎人,每年猎杀的野牛达到300万头,短短几年时间,很多地方的野牛群便完全消失了。野牛皮年产量也从最初的10万张跌落到1884年的300张。野牛消失了,持续几百年的皮毛贸易也走到了终点。
那些在皮毛贸易中扮演中间人角色的印第安人,不仅失去与美国白人合作的资格,也失去了自己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工商业横扫北美大陆的时代,已经没有一片干净的草原和山脉,能让他们回到祖先自力更生的时代了。
北美大陆上的印第安部落接连消失,即便有些残存的印第安人,也成为北美大陆上的孤魂野鬼。印第安人就此走向灭亡的深渊。
伊利诺伊州的印第安酋长夏伯尼,坐在夕阳下回忆往事:以前草原上有大群野牛,树林里能找到麋鹿。现在这些动物都不见了,他们朝太阳落山的地方去了。过不了几年,每片林地中都会飘起白人小屋升起的炊烟,所有的草原都会变成他们的农田。夕阳照在夏伯尼的身上,浑浊的眼睛里,尽是穷途末路的苍凉。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