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有一个人在我的评论区里说:从古到今,教师都没有编制,为什么现代要给老师编

漂流瓶说社会 2024-10-01 10:33:25

[ok]有一个人在我的评论区里说:从古到今,教师都没有编制,为什么现代要给老师编制?就应该像从前一样。没有编制,老师就不会这么牛哄哄的,才会好好服务学生。这种评论,总是能看笑我。但我还是很耐心地回复他:以前的老师,的确没有编制。但以前穷人家的孩子,有读得起书的吗?他不回答我了。暑假去山西玩,去看了皇城。 在那个古老的地方,走在青石板路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那些曾经的书院,承载着多少知识的传承。可想而知,过去的教育环境和现在完全是两回事。想象一下,古代的老师,面对的可都是一群衣衫褴褛、心怀梦想的孩子。那时候,读书就是奢侈,能有个机会上学,简直比中彩票还难。如今的孩子,虽然条件好了,但也难免受到各种压力的折磨。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朋友的孩子。小家伙上小学,天天背着大书包,里面装的可不是书,而是各种兴趣班的资料。钢琴、围棋、英语,样样都得来。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真是拼了命。你说,孩子们的负担重不重?我有时候开玩笑说,这书包里装的不是书,是家长的“焦虑”!而老师呢?在这种环境下,能不能好好教书,真成了个问题。 回到编制的问题。我们常常以为,编制能给老师带来安全感,能让他们更加专注于教学。可现实往往不是那么简单。编制虽然可以让老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但也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懒惰”。你见过那些老教师吗?有些人一旦有了编制,仿佛就被“保护”起来了,教学质量反而下降。就像一只得了“舒适病”的猫,懒洋洋地躺在阳光下,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 有个老师跟我说,他的同事中,有人已经教了二十年书,依然在用同一套教材,连课件都懒得更新。你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有编制,反正也不会被辞退。”这时候,我就忍不住问,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在为学生服务吗?编制的存在,是否在无形中助长了这种“安逸”? 再说说那些没有编制的老师,他们的日子可就没那么轻松了。为了争取一个编制,他们拼命备课、上课,甚至还得兼顾各种课外活动。你想想,老师下班后还得赶去参加家长会,回家后继续批改作业,简直比上班还忙。这样一来,老师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反而更强烈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了一个搞笑的故事。前几天我在小区里遇到一位退休老师,聊起教育话题,他笑着说:“我年轻时教书,连课本都没见过几次,都是用黑板擦的知识。”我问他,怎么会这样?他一脸无奈:“那时候谁有钱买书啊,都是借来读的。”这话听得我忍俊不禁,想象他当年一边教书一边和学生们抢着看那本破旧的教材,真是让人心疼又好笑。 我们常常在讨论教育的时候,容易忽略了一个事实:教育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无论是有编制的老师,还是没有编制的老师,最终都得回归到学生的需求和成长上。如果老师们只是在乎编制和待遇,而忘了教育的初心,那我们追求的教育公平又何从谈起? 所以,回到那个评论,或许我们该反思的是,不是编制的有无,而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不应仅仅是一个体制的问题,更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那些愿意为学生付出、愿意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老师,而不是仅仅依赖编制的“安逸者”。 各位观众老爷,你们怎么看呢?

0 阅读:13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