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又出事了!四川成都,女子在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部门业务员的劝说下,向银行贷款了

整天想死的鱼 2024-10-02 07:58:20

银行又出事了!四川成都,女子在一位自称是银行信贷部门业务员的劝说下,向银行贷款了10万元,当时,双方承诺贷款3年年化利率只有2.8%,服务费为10万元的1%,不料,女子到手的贷款只有5万元,同时年化利率也高达5%,甚至服务费更是按月收取10万元的1%!这可把女子气坏了,怒而报警,但结局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信息来源:原文登载于新浪新闻在2024年7月15日关于《贷款10万元被收了2.9万元服务费,记者调查助贷骗局》的报道。) “每月一千块的服务费?这和抢劫有什么区别?!” 向女士声嘶力竭却无济于事。她怎么也没想到当初那条看似充满希望的短信,最终会把她推入深渊。 信息时代科技发展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无数暗流涌动的“陷阱”。打着“低息贷款”幌子的金融诈骗层出不穷,无数像向女士一样的人被“2.8%”的糖衣炮弹击中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向女士的遭遇并非偶然而是“低息陷阱”的典型案例。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通常会按照一个固定套路,一步步将受害者引入深渊: 广撒网重点“捕捞”。你是否也曾收到过类似的短信?“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贷款,只需身份证即可办理……”这些信息充斥着网络、短信,甚至朋友圈,精准锁定那些急需资金周转的个人或企业。 伪装身份获取信任。一旦你表现出兴趣,“猎手”便会迅速出动。他们通常会伪装成银行或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用专业的术语、热情的态度与你周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放松警惕。 为了进一步打消你的疑虑他们会选择在银行附近的写字楼等地与你见面,并编造各种理由解释不在银行办公的原因比如“专属部门”、“特殊政策”等等让你误以为自己遇到了“内部人士”。 当你被“低息”的诱惑冲昏头脑时,他们会以“审批流程”为由,要求你签订贷款合同。这份合同看似正规,实则暗藏玄机。例如,服务费、违约金等条款存在模糊或不合理之处,但急于用钱的你很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 为了让你彻底上钩他们通常会先发放一部分贷款,然后再以各种理由拖延剩余款项的发放,并要求你缴纳高额的“服务费”或“保证金”。当你意识到被骗想要反悔时,他们便会利用之前签订的合同条款对你进行威胁,让你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向女士的经历揭露了“低息陷阱”背后的残酷现实:部分人群金融知识匮乏,容易被虚假宣传迷惑;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较高,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对新型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需加强…… 那么面对“低息陷阱”,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特别是对于来源不明的“贷款”信息更要多留个心眼,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内部渠道”、“特殊政策”等说辞。 其次要了解正规贷款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识别“低息陷阱”。 正规的金融机构是不会以私人的方式联系你办理贷款业务的。 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途径核实机构资质。不要轻信街边小广告、网络平台上的“贷款中介”更不要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 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涉及费用的部分要逐条确认,发现问题及时咨询专业人士。“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明显低于市场利率的“低息贷款”,背后很可能隐藏着高额的“服务费”或其他隐性收费。 最后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你的每一次维权都是在为净化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低息陷阱”的防范需要个人、社会、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筑牢防范金融风险的堤坝,让每个人都能安心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而不用担心掉入“低息陷阱”的深渊。

0 阅读: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