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变1000万!北京一夫妻却为天降横财对簿公堂!2001年,北京顺义一对夫妻为

花舞红尘 2024-10-10 15:44:54

3万变1000万!北京一夫妻却为天降横财对簿公堂!2001年,北京顺义一对夫妻为了有个安身之所,花了3万元在当地村里买下一处宅基地。20多年后赶上拆迁,当初的卖家竟找上门来,要求收回这套房子。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对簿公堂。最终,这场天降横财引发的争夺战,将如何收场? 一纸协议,两段人生 2001年的北京,城郊的柳各庄村还保留着几分乡土气息。王丽和李强,这对从四川老家远道而来的夫妻,揣着给孩子治病的3万块钱,在这里买下了一处宅基地,开始他们在首都的奋斗史。彼时,他们与原房主于建国签下协议,满心欢喜地以为就此在北京扎下了根。殊不知,这张薄薄的协议,却为20年后一场千万级别的拆迁款纠纷,埋下了伏笔。 命运的玩笑:从希望到绝望 初到北京的王丽夫妇,生活并不容易。为了给患病的孩子治病,他们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城,拥有一处栖身之所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经人介绍,他们认识了家住柳各庄村的于建国。于建国彼时正为儿子在城里买婚房发愁,急于出手家中老宅,凑钱给儿子安家。 双方一拍即合。于建国要求一次性付清3万元房款,王丽夫妇咬咬牙,东拼西凑,终于凑齐了这笔巨款。可就在签署协议时,于建国才告知他们,按照当时的政策,农村宅基地无法过户,只能签订协议。为了打消王丽夫妇的顾虑,于建国拍着胸脯保证,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他绝不会反悔。 法律的迷雾:谁是房屋真正的主人? 时间一晃,十年过去了。2010年,北京的房价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城郊的房子也水涨船高,身价翻了几番。于建国看着曾经低价出售的宅基地,心里五味杂陈。在利益的驱使下,他找到王丽夫妇,提出以当初的价格收回房屋,并承诺额外给予一定补偿。 王丽夫妇断然拒绝了于建国的要求。20年来,他们早已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家,更何况,当初的协议白纸黑字,于建国此举无疑是出尔反尔。双方争执不下,最终闹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于建国拿出了“杀手锏”——房产证。他声称,房产证上登记的是自己,而王丽夫妇手中只有协议,无法证明房屋的归属权。法院最终判决房屋归属权属于于建国,但考虑到王丽夫妇的实际情况,判决于建国需支付80万元作为补偿。但于建国却以无力支付为由,拒不履行判决。 拆迁的曙光与阴影:矛盾再次升级 2018年,北京市政府发布了一项棚户区改造计划,柳各庄村赫然在列。消息一出,整个村子都沸腾了,村民们奔走相告,期盼着拆迁带来的巨额补偿。 然而,就在他们满心期待之时,于建国再次出现,如同幽灵般,再次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他得知拆迁消息后,眼红这笔巨款,再次找到王丽夫妇,要求获得拆迁补偿款。 王丽夫妇当然不会答应。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房屋的实际居住者,这么多年来一直居住于此,缴纳各种费用,理应获得拆迁补偿。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再次升级,甚至惊动了村委会和拆迁办。由于王丽夫妇的坚持,拆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他们也被贴上了“钉子户”的标签。 调解的曙光:寻求公平与正义的平衡点 为了解决这场纠纷,推动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北京电视台介入,邀请双方参加了一档调解节目。在节目现场,住建局领导、律师等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试图为双方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节目一开始,双方情绪都十分激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王丽的妻子更是几度落泪,讲述了他们这些年来的辛酸和无奈。她不明白,当初他们好心购买于建国的房屋,却为何落得如此境地?如今拆迁在即,他们难道要落得无家可归的下场吗? 于建国则坚持认为,自己才是房屋的合法所有人,当初与王丽夫妇签订的协议无效,他们无权获得拆迁补偿款。他甚至搬出王丽夫妇并非柳各庄村民,不具备获得补偿资格的理由。 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和法律解读,双方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最终,在律师的见证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同意按照法院判决的比例分配拆迁补偿款。王丽夫妇获得70%的补偿款,共计216万元现金和3套安置房;于建国获得30%的补偿款,共计320万元现金。 反思与启示:在法律与道德之间寻找答案 这起跨越20年的宅基地纠纷案,最终以双方和解告终。王丽夫妇用他们应得的补偿款在北京安家落户,孩子的治疗也有了保障。于建国也用这笔钱改善了生活,双方看似都获得了各自想要的结局。 这起事件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在宅基地交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办理合法的手续,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信息来源:20年前女子3万买下北京宅基地,拆迁获赔1135万,原房主找上门 藁城普法发布于 2024-07-21 20:14)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