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收费教200多村民骗保险##律师说法#
现在为了钱,为了能够获得大的利益,有些人不惜铤而走险,用非法的手段教别人用非法手段获利。
前不久,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公安局破获一起挂床住院骗保案。许多村民找蔡某学挂床赚钱,蔡某便向每人收3000元好处费教他们如何操作。
据司法大数据分析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共计1213件,其中:2021年审结306件,2022年审结407件,2023年审结500件,同比分别增长102.65%、33.01%、22.85%,案件数量逐年上升且增幅较大。该类犯罪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所涉罪名集中化,主要为诈骗罪。医保骗保犯罪涉及诈骗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贪污罪等多个常见罪名,其中诈骗罪占93.65%。二是犯罪主体多元化,参保人员占比超五成。医保骗保的犯罪主体包括定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定点零售药店及其人员、参保人员及其近亲属、职业骗保团伙以及其他人员,部分案件还涉及药品生产企业。
今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分为五部分,共26条,明确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医疗保障基金的范围,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及其他个人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行为方式及相关犯罪行为的定罪处罚,以及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及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定罪处罚问题,确保准确认定犯罪。
哪些行为属于欺诈骗保行为?
首先是定点医药机构欺诈骗保行为。
定点医药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下列行为之一,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对组织、策划、实施人员,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诱导、协助他人冒名或者虚假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者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检测报告等有关资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虚开医疗服务费用;分解住院、挂床住院;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分解项目收费;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将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疗保障基金结算;(8)其他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行为。
其次是参保人骗保行为。
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下列行为之一,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医学证明、会计凭证、电子信息、检测报告等有关资料;使用他人医疗保障凭证冒名就医、购药;虚构医药服务项目、虚开医疗服务费用;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医用耗材等,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其他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骗保的判刑年限如下:
进行保险诈骗活动,个人诈骗金额在1万元以上,或单位诈骗金额在5万元以上,应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进行保险诈骗活动,个人诈骗金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或单位诈骗金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进行保险诈骗活动,个人诈骗金额在10万元以上,或单位诈骗金额在50万元以上,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就此案件来看,教授者和学习者都属于参与犯罪者,已经触犯刑法,要受到法律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