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花40万在直播间买了堆塑料##律师说法#
不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利用假古董设局欺骗人的并不鲜见,有些老年人被利益驱使,花巨资购买回来的“古董”一文不值。
今年1月,河南新乡警方接到辖区张女士报警,称母亲花40余万元在直播间买了几百件假古董,自己再三劝解也不听,还相信主播会用高价将这些宝贝赎回。部分老人存在 “捡漏” 心理,希望通过低价购买到高价值的藏品,从而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
主播利用网络直播传播效果,在平台上通过虚构大量事实,以高额回报为承诺,诱导消费者下单,并高价购入仿冒的廉价古董、珠宝等,待钱款到账、资金转移后就完全注销平台账号的行为很可能构成诈骗行为。
这种行为是否涉嫌违法、犯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若主播用仿制品充当名家字画或名贵古董,利用老年人的牟利心理来诱使其购买商品,则涉嫌诈骗罪;再如主播通过虚构罹患绝症等故事背景,激发老年人的同情等心理,刺激其购买商品,也可以构成诈骗罪;但倘若主播仅是以亲切称呼来拉近关系,且并未售卖假冒伪劣商品,则不宜随意认定为违法犯罪。
如果明知是假文物而以欺骗手段卖出,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能涉嫌诈骗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老年人要多个心眼,不能让高额回报蒙蔽了双眼,让自己的钱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