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叶剑英怒斥不能搞乱军队,有一人当场大声质问:你向谁拍桌子,此人后来如何

笔杆子说 2024-10-29 00:15:22

67年叶剑英怒斥不能搞乱军队,有一人当场大声质问:你向谁拍桌子,此人后来如何 1967年,一个动荡的年份。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感觉,在军队里尤为明显。老帅们心里清楚,军队稳不住,一切就都结束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硬仗,比任何一次真枪实弹的战斗都凶险。 六十年代的中国,政治气候复杂。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军队这块“最后的阵地”也未能幸免。如何在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保持军队的稳定,成了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从1966年5月开始,社会上的运动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这股风潮也蔓延到了军队内部。江青等人在军队内部推波助澜,试图将军队也卷入这场政治旋涡。全国13个军区,竟然有7个在搞运动,几乎占了一半。总政、总参这些核心部门都陷入了瘫痪,海军、空军也受到了波及。很多军区领导和老干部被迫东躲西藏,局势一度非常混乱。军队,这道最后的防线,眼看就要守不住了。 叶剑英,这位经历过无数风浪的老帅,在1959年中央军委改组后,主要负责科研和教育训练工作。许多人觉得他被边缘化了,淡出了权力中心。但他并不在意,默默耕耘,为军队培养人才。1966年1月,叶剑英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不久后又开始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此时,军队内部的暗流涌动,他已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风暴。他深知,军队必须保持稳定,这是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叶剑英尽力保护每一位同志,但同时,他自己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关锋,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干部,因为某些原因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被提拔到了中央,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他缺乏经验,却学了一身“官僚”作风,对老帅们缺乏尊重。1967年1月,“揪军队一小撮”的口号,正是出自他之口。江青、林彪先后表示“同意”,这个口号迅速在全国蔓延,给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混乱。 在一次会议上,叶剑英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军队要稳定、团结”的指示,并宣布了旨在稳定军队局势的《军委八条命令》。会议结束前,叶剑英激动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说道:“谁想要把军队搞乱,绝不会有好下场。”他既高兴于毛主席对军队稳定的决心,又愤怒于有人试图破坏这种稳定。然而,关锋却当场质问叶剑英:“你在干什么?冲谁拍桌子呢?”黄永胜见状,立刻带头高呼“毛主席万岁”,其他人也跟着喊了起来,会议不欢而散。 尽管毛主席指示要稳定军队,但关锋等人仍然继续鼓吹“揪军内一小撮”。军事机关再次受到冲击,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抢夺枪支弹药的事件。军队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再次变得岌岌可危。1967年8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了强调“揪军内一小撮”的八一社论。这篇社论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毛主席对此大为震怒,称其为“大毒草”。康生、陈伯达等人见状,急忙向下推卸责任,而作为社论主要起草人的关锋,自然成了众矢之的。8月26日,毛主席指示“关锋不是好人”,关锋随后被隔离审查,并在1968年被关进秦城监狱,开除党籍。 1982年1月,中央决定不对关锋进行起诉,但维持开除党籍的决定。关锋回到家中,与家人一起生活,晚年开始写作,但对那段历史却闭口不谈。叶剑英则在维护军队稳定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历史功绩不容忽视。这段历史,让我们深思在政治动荡时期,个人与国家的作用,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和军队的稳定。 1967年的这场军队风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段缩影。叶剑英、关锋等人的不同选择,对军队和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领导者的决策至关重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维护军队稳定,不仅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这段历史也告诫我们,个人野心膨胀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唯有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才能真正做出正确的选择。

0 阅读:85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