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中途突然停下手上的动作,颤抖着跑到了一旁,而女孩的生命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 (主要信源:新华网——葛均波:为患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内顶尖的心导管室,一场场与死神赛跑的战斗在这里上演。这天,两台高难度的心脏介入手术,将一位世界级专家推向了职业生涯的至高点,也让他体验了前所未有的身心挑战。 第一位病人,吴伟,中年,久病缠身。心脏冠状动脉堵塞,堵塞物钙化严重,如同迷宫路障,手术难度可想而知。葛均波教授,这位心导管手术领域的权威,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毅然接受了挑战。 手术室里,气氛凝重。葛教授神情专注,双手稳健,一根细如发丝的导丝,在他的操控下,在吴伟错综复杂的血管中迂回前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导丝终于抵达病变处,胜利在望!然而,就在这时,意外突生——导丝尖端碰触到阻塞物,竟打了个死结! 进退两难!继续前进,失败率百分之百;后退,尚有一线生机。葛教授果断抉择,凭借高超的技术,最终化险为夷,成功完成手术。此刻,他已经连续奋战了六个多小时,汗水浸透衣衫。 来不及喘息,第二台手术已经准备就绪。这次的病人,是一位年仅19岁的花季少女——李娜。她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全身多处血管堵塞,情况比吴伟更加危急。更令人揪心的是,李娜的心脏只剩下最后一根冠状动脉供血,而这根血管,也已经堵塞了近90%!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医院原本打算安排其他医生进行手术。然而,葛教授深知手术难度和风险,更明白李娜年轻的生命岌岌可危。他毅然决定,亲自操刀,为这个女孩搏出一线生机。 手术台上,葛教授再次展现出世界级专家的风范。他凭借精湛的技术,克服重重困难,将导丝精准地送达李娜的心脏病变部位。然而,就在手术即将成功的关键时刻,意外再次降临——长时间高强度的手术操作,导致葛教授的手突然抽筋了! “我手抽筋了,来接替我一下!”葛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强忍着剧痛,将手中的工具交给助手,颤抖着走下手术台,拼命按摩着已经僵硬的手指。 手术室里,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李娜的生命危在旦夕,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葛教授心急如焚,稍微缓解后,立即再次回到手术台前。 然而,仅仅过了两分钟,他的手又一次抽筋了!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无法控制自己的双手。但葛教授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决不能放弃,一定要救活这个年轻的生命! 他咬紧牙关,强忍着剧痛,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最关键的操作,将剩下的工作交给助手完成。最终,李娜的手术顺利完成,年轻的生命得以延续。 走出手术室,葛教授疲惫不堪,但他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又一次战胜了死神,守护了生命的尊严。 葛教授对医学的热爱,源于他年少时的一段经历。11岁那年,一场意外导致他左臂骨折。然而,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他的伤势被误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留下了后遗症。这段经历,让他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宝贵和医疗的重要性,也让他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从青岛到上海,再到德国,葛教授的求学之路遍布世界各地。他始终坚持学习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致力于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方案。在德国工作期间,他发现进口的心脏支架价格昂贵,普通百姓难以负担。为了让更多病人能够享受到先进的医疗技术,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选择回到祖国,带领团队研发国产心脏支架。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攻关,葛教授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性能更加优越、价格更加亲民的国产心脏支架,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选择做医生,就需要敬畏生命。”葛教授经常这样教导他的学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含义。他不仅是一位医术高超的专家,更是一位对生命充满敬畏、对病人充满关爱的仁医。 在葛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医生的风骨和担当。他们默默奉献,不辞辛劳,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
上海中山医院顶尖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在为一位19岁的少女做心脏手术时,中途突然停下
笔杆子说
2024-10-29 20:27:3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