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之死,导致孙中山、袁世凯矛盾爆发!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4-10-31 16:00:02

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被刺身亡,成为孙中山、袁世凯矛盾总爆发的导火索。

宋教仁之死,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武昌起义后,南方革命党人与北洋派之间矛盾总爆发的一个分水岭,一时间,各地对北洋政府的不满情绪不断爆发出来,主张从速宣布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罪状、举兵北伐的意见占了上风。

袁世凯预计宋教仁遇刺一案会引发后续效应,因而反复发电报到上海,催促孙中山北上,希望当面向孙中山解释宋教仁案与自己无关。孙中山正为宋教仁案而动员各方反袁力量,因而,对袁世凯发来的电报一概不理。

1913年4月2日,袁世凯又发来电报“请速驾北上面商要件”,并在4月3日的《申报》上发表了这封电文。

为了与袁世凯周旋,孙中山这次终于给袁世凯回了电报,电文为:“此次之滞沪,全为办理宋案之故:因宋案之发生,一部之人士.激昂已达极点,刻正设法解释,并同各界力图维持,断不使因此事以危大局。在沪尚须匀留数日, 无论如何本月中旬,即当来京云。”

此后孙中山在给袁世凯的电报中,更对即将进行的总统选举直接表明态度:“选举总统办法,事属立法机构,文不敢妄参私见。”

事实上,孙中山与袁世凯都加紧了应对对方可能翻脸的准备,主要从军事和外交两方面着手。

4月26日,孙中山与黄兴在上海联名发岀公开通电,要求对宋案“严究主名”。这意味着国民党将对宋教仁案一追到底,等于向袁世凯正式摊牌。

袁世凯加紧了与世界强国借款的谈判,并于4月26日合计借款2500万英镑,称为中国善后借款,袁世凯获得借款后,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得到缓解,他感到与国民党的决战时刻到了。

5月21日,袁世凯传话:现在看透孙、黄除捣乱外无本领、 我受四万万人民托付,不能以四万万人之财产生命听人捣乱。自信政治军事经验、外交信用不下于人,若彼等能力代我.亦未尝不愿,但今日诚未敢多让,彼等若敢另行组织政府,我即敢举兵征伐之。

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首先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打响了被孙中山称为“第二次革命”的第一枪。7月22日,孙中山发表《告全体国民促令袁氏辞职宣言》《致参议院等通电》《致袁世凯电》。

至此,孙中山已向袁世凯正面宣战。

1 阅读:77
孤寡老人讲历史

孤寡老人讲历史

漫谈历史兴亡、闲聊文化兴衰,带你一起步入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