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必须把根扎牢,牢牢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 语文教学不论如何改革,课堂不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2024-11-01 14:05:37

语文教学必须把根扎牢,牢牢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 语文教学不论如何改革,课堂不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都不能淡化抓实语言文字这个根本。 于漪老师曾说:“中国古人将语言和人性、天道、事理联系在一起。汉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是一个文化系统。”的确,通过母语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观念、人格塑造均能获得提升,这是为做“中国人”打精神底子,其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广,乃至终生,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 然而,对语言文字的习得感悟,绝非蜻蜓点水、轻描淡写、形式包装就能达到目的。必须要潜心、精心、用心和下一番苦功。 当下,有部分人鼓吹“快乐学习”和“轻松学习”的概念,千万不要轻信这看似美好的口号。“快乐”和“轻松”是相对学习者的获得感而言的。 能学会、学通,自然会感到快乐轻松;反之,若只是表面敷衍,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又何谈快乐轻松? 想要真正习得语言文字,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沉浸其中。 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诗词,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和智慧。我们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的美妙。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诗句,仅仅十个字,就为我们展现出一幅雄浑壮阔的边疆风光图。若不潜心体会,又怎能感受到诗人用词的精妙和其中传达的意境呢? 精心对待语言文字的学习,意味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精准的把握。从字词的准确运用到语句的通顺连贯,再到文章的结构布局,都需要精心琢磨。用心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更是至关重要。作者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都通过文字传达给我们,只有用心去倾听,才能与之产生共鸣。 古往今来,那些文学大家无不是在语言文字上下足了功夫。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成就了不朽的《红楼梦》;鲁迅先生的文章字字珠玑,那是他经过反复锤炼的结果。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学习语言文字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付出努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坚守抓实语言文字这个根本,让学生在深入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出有文化底蕴、有精神内涵的新一代。

0 阅读:0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