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要排斥老师的“讲”,但更要重注重学生的“学”。 就语文学科特点而言,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2024-11-05 12:44:54

语文教学不要排斥老师的“讲”,但更要重注重学生的“学”。 就语文学科特点而言,永远都不要盲目否定教师讲解这个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学生与老师在知识水平、价值观念、人生经历、逻辑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老师对文本的语言、思想、情感的把握往往要远远高于学生。有些知识和感悟,必须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学生才能实现更深的领悟和更好的理解。 但关键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情况下讲以及什么时候讲。 这里所提到的“讲”,并非传统意义上霸占讲台的满堂灌,而是“精讲”。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抓住核心,讲重点、难点。要讲得准确、透彻,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清晰地剖析问题,不拖泥带水,让学生能够迅速抓住关键,理解要义;其二,讲精要处、精彩处,进行精彩的讲解。通过生动的表达、深入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然而,语文教学除了老师必要的“讲”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关注学生的“学”。 不管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也不管执教方式如何改革,读读写写仍然是语文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也永远都将适用。当然,这里所说的读和写,不只是局限于读课文、写作文。还涵盖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及“字、词、句、段、听、说、书(写字)”等这些最基础的训练。 语文老师要深入思考一系列关于学生学习的问题。 比如,学生读什么?是经典名著、优美散文,还是诗词歌赋?怎么读?是默读、朗读还是精读、泛读?读到什么程度?是了解大意,还是能深入分析、产生独特见解?写什么?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抒情文?怎么写?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组织结构?写多少?是几百字的片段练习,还是上千字的完整篇章?什么时候写?是课后作业,还是日常随笔?写到什么程度?是文从字顺、表意清晰,还是文采斐然、思想深刻?只有在“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方面下功夫,精心设计和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习的要领,提高语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讲”是引导,“学”是主体,老师要把握好“讲”的分寸和时机,充分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语文教学更加科学、有效,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畅游,收获知识与智慧。

0 阅读:1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