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杜聿明的几个子女,回大陆奔丧,但被蒋经国拒绝了,曹秀清得知消息后怎么都想不通为何会如此无情。 杜聿明在生前他曾指示妻子曹秀清,不要离开中国前往台湾或美国。 遵从杜聿明的遗愿,曹秀清并没有离开大陆,但在杜聿明逝世后,她试图联系台湾,希望蒋经国能允许她们在大陆的子女回台奔丧。 然而,这份请求遭到了蒋经国的冷漠拒绝。曹秀清对蒋经国的冷漠反应感到极大的失望。 蒋经国被誉为孝子,但曹秀清无法理解为何他不允许其他人表达对亲人的孝心。 杜聿明生前长期跟随蒋介石,曾两次在被俘后以死表达对蒋介石的忠诚。 他在1948年11月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在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时前往徐州。 当时蒋介石意识到局势不利,多次催促杜聿明前往前线。 在出发前,杜聿明曾前往北海公园,登白塔遥望北平。 出征前,蒋介石以杜聿明母亲的寿宴为由,诱使他前往徐州。 尽管蒋介石最终为杜聿明母亲在上海举办了寿宴,但此时国民党内部的情绪已极为压抑。 寿宴上,许多官员表情凝重,蒋经国尤为明显。 据曹秀清后来回忆,蒋经国对寿宴的礼物极为关注,当晚即询问礼物是否已送达,第二天便派人送来了三千元金圆券。 在徐州,杜聿明尽力组织防御,但最终黄百韬的部队被解放军包围并彻底击败。 尽管杜聿明面临粮草中断,他始终坚持战斗,期间陈毅曾质疑他为何坚持效忠蒋介石而不是为人民服务。 当年底,蒋介石还派人空投报纸给杜聿明,报纸上登载了将他列为战犯的消息。 杜聿明在收到消息后,坚决表示要忠诚于蒋介石。 淮海战役的激战中,国民党军队遭遇重大失败,杜聿明将军被俘。 杜聿明原本以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一时冲动下,他试图用砖头自杀。 然而,命运并未如他所料,共产党方面不仅没有对他施以严厉惩罚,反而提供了治疗。 与此同时,淮海战役的结果震惊了国民党内部,尤其是杜聿明的家人。 曹秀清原本以为可以在南京得到蒋介石的亲自安慰,但当她抵达时,却被告知总统在开会,无暇接见她。 情绪激动的曹秀清在总统府外高声呼喊,希望蒋介石能出面回应,最终却被守卫制止。 杜聿明一家的生活在战争中被彻底打乱。 尽管杜聿明在国民党中曾任要职,但他一直保持清廉,家庭财产并不丰厚。 得知杜聿明被俘的消息后,国民党方面故意误告曹秀清,声称杜聿明已经遭到处决。 不久,蒋介石命令她带着家人前往台湾。 抵达台湾后,曹秀清与家人的生活并未如预期中的平稳。 尽管她带着对蒋介石的期待抵达台湾,但现实却是门庭冷落,生活艰难。 曹秀清不得不依靠旧日朋友的帮助,勉强安排孩子们入学,自己也只能找到一份低微的工作。 家庭的经济困境进一步加剧,特别是杜致仁在美国求学期间。 虽然原本通过贷款支持其教育,但台湾银行突然停止贷款,他无法完成学业。 杜致仁不得不依赖姐姐的帮助,但最终在经济压力下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后,蒋介石打算利用杨振宁的影响力来提升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 蒋介石和宋美龄决定召回杨振宁的岳母曹秀清。 曹秀清此时已对蒋介石的政治手段深感失望,但当得知自己有机会离开台湾时,她立即答应了这一提议。 她决定亲自前往美国,劝说杨振宁考虑前往台湾。 尽管蒋介石对曹秀清的动机存疑,但还是同意了她的出行计划,并作出了严格的条件,不允许曹秀清携带四个子女离开,且需在六个月内返回台湾。 曹秀清在台湾的最后几天,蒋介石夫妇为她送行。 抵达美国后,曹秀清并没有按计划行动,而是立即取消了回程机票,决定不再回台湾。 她在美国与女儿、女婿一家同住,坚决告诫他们不要访问台湾。 此时,曹秀清得知她的丈夫杜聿明还在世,并已在1959年获得特赦。 在了解了杜聿明在北京稳定的生活状况后,曹秀清由杨振宁协助,安排前往日内瓦,并最终抵达北京,与丈夫团聚。 曹秀清在北京得到了周总理等高层领导的接见,周总理亲切地欢迎她回国定居。 在此期间,新中国也开始邀请杨振宁回国,甚至通过杜聿明向他发出邀请。 同时,杨振宁的父亲也在日内瓦多次尝试说服他回国。 这些努力最终使得杨振宁开始考虑安排回国探亲的事宜。 杜聿明去世后,曹秀清希望能够让四个子女回北京参加葬礼。 但这一请求遭到拒绝。 杜致礼回美后,也曾通过香港的友人尝试联系其他兄弟姐妹,希望他们能够回北京见父亲最后一面,但最终未能成行。 台湾当局最终同意在台湾为杜聿明举办追悼会,但是不允许发布讣告, 1982年6月,在香港,曹秀清与分别二十余年的三个儿女重聚。 曹秀清在会面中坚持了夫婿临终前的遗愿,决定不回台湾。 参考文献:[1]秦沣.杜聿明 从陕北走出的抗日将军[J].新西部,2015,0(8):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