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三彩塔式罐/凤首壶,定窑唐三彩特点

坚持走路 2024-11-11 02:42:16
P1-7,三彩塔式罐 P8-13,三彩凤首壶 【P1-7,三彩塔式罐】 晚唐五代 曲阳县涧磁村出土 高67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23厘米 塔式罐分为盖、罐身与底座三部分。罐盖分为两层,上层置硕大的桃形钮,下层状如倒扣的玉璧底碗,两层之间粘贴模印的胡人像和蹲兽各三个,相间排列。 罐身直口,圆唇,短颈,丰肩,腹部浑圆饱满,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 肩部划刻弦纹,罐身饰席纹,腹部对称堆贴三个模印的迦棱频迦像。底座中空,高度超过全器的二分之一,分为三层,上层为承托罐身的盘口,中层为圆柱形,上下边缘有凸棱,腹壁划刻平行竖线,并开有3个门。 顶面为弧形,上贴三个模印的卧兔。下层是喇叭形高足,中部划刻弦纹,并开有3个门。 三彩塔形罐造型高大,采用了划刻、模印贴花、镂空等多种装饰技法,是唐三彩精品。 据考古发现,目前河南、陕西、河北等地均发现有唐三彩的墓葬和窑址。 河北邢窑、定窑和井陉窑三大名窑烧制的三彩,因地域接近,在胎釉、工艺上具有一定的共性。 首先,河北唐三彩大多为二次烧成。先将做好的泥胎放入1100℃高温下素烧,出炉冷却后在素胎体上施釉,再二次入炉经900℃低温烧成; 其次,河北唐三彩釉色皆清淡素雅,绝无浓艳之感; 第三,河北唐三彩器型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共性之外,河北三大窑唐三彩又各具个性特征—— [一R] 邢窑唐三彩以瓷土为原料柴烧而成,器坯成型后,因胎中含铁量高,素烧后胎色呈黄褐色或红色,施白色化妆土入窑焙烧,施釉后二次入窑低温烧成。釉色有单色和复色之分,其釉色均匀,玻璃质感强,釉面有细密的开片。 器型多以杯、盘、炉等小型生活用具或明器为主,以涂抹、点、勾画为装饰技法。斑驳的色彩相互辉映,显示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二R] 定窑唐三彩胎色洁白,不施化妆土,胎质较为疏松。二次烧成。釉色以黄、绿、白为基本色调,以绿色为多,黄、白色点缀其间,显示出淡雅之感,器型以大件器为主,主要用于随葬。 装饰技法有划刻、贴塑、戳点、模印、镂空等,器型饱满,制作精致,工艺考究。 [三R] 井陉窑唐三彩胎质粗糙,胎色多白中闪黄或白中闪红,釉色仅见黄、绿、褐色。施釉方法独特,采用泼墨式上釉,先在胎体上施一层淡淡的绿彩或黄彩,然后再在上面点或泼黄、绿、褐等色釉,釉层普遍较薄,釉的流动性强于邢窑和定窑三彩器,不同釉色相互交融,积釉处几乎呈黑褐色,色彩变化多样,但仍不失清新淡雅之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