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称汉人而非秦人、唐人、明人?探究汉族称谓的历史渊源

小万说 2024-11-16 09:52:39

众所周知,我们通常把三国时代的传统服装称为“汉服”,我们常用的书写文字是“汉字”,口中所说的语言则是“汉语”,甚至其他国家的人们亦将我们称呼为“汉人”。 在历史长河之中,华夏大陆历经20余代王朝更替,包括如唐朝、明朝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等众多政权。然而,为什么我们没有被称为唐人、明人,而是汉人呢? 追溯至汉朝,我们便可以找到答案。自汉朝以来,这个名称便一直沿用至今,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尽管许多人并不清楚其背后的缘由,但我们都明白,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的历史朝代中有汉朝。 关于刘邦为何将自己创立的朝代命名为“汉朝”,这与他的发迹历程息息相关。据传,刘邦与项羽曾约定,谁先攻占咸阳,谁便是王者。然而,当刘邦成功占领咸阳后,项羽却反悔,并利用自身优势将刘邦逼退至汉水。因此,刘邦仅获封为汉王。正是这段汉王的经历,使刘邦对咸阳念念不忘。再者,“汉”字使人联想到天空,故刘邦决定以“汉”作为朝代名,从而诞生了“汉人”的概念。 虽然汉族和汉人的说法源于汉代,但实际上,这种观念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存在,且在后世历史中得到不断强化和巩固,使得汉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秦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各种新思潮涌现。然而,人们渴望文化融合,期待天下一统。秦朝统一后,实行暴政,导致秦二世灭亡,百姓对秦人身份的认同感逐渐淡薄,秦人的称号也随之被遗忘。 汉朝建立后,在文化、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领域实现了大融合。文化方面,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延续后世朝代发展的正统思想;政治方面,汉朝首创科举制雏形——察举制,使普通百姓也有机会步入仕途,实现社会阶层的跨越,为日后的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此外,汉武帝还设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编户齐民,使每位百姓都拥有“汉人”身份标识,增强了人们的归宿感和民族意识。同时,汉武帝创建了全国性的商贾网络,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推动农业经济的繁荣,使得百姓享受到富足生活,进一步增进了他们对汉朝的认同,同时也深感为身为汉人而感到骄傲。对外方面,汉朝始终坚定地抵抗匈奴,开辟西域通道,进攻朝鲜,吞并西南夷,甚至还将闽粤南越等地纳入版图。汉朝的外交发展充分展现了大国强国的风范,令当时西方各国对汉朝留下深刻的强国印象。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