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意在从无到有,通过虚构事实达到战略目的历史上这一计谋被巧妙运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现代的“凭空炒作 一个经典的例子便是,在“三国时期”,司马懿“智取辽东”的故事。 司马懿与孟达对峙时,因担心孟达异动而以书信试探,反说已有援军将至,以激其心。司马懿搞了一堆假的准备工作,让孟达深信不疑,接着他就打定主意要先动手占上风。孟达正欲开始实施反攻之时,司马懿发动了突发的攻击,随即便将孟达给拿下了。在这里,“无中生有”不仅展现了用计者的智谋,更突显策略运用的高明:虚张力势,让对手自乱阵脚。 这种计策在生活中同样有趣。想象一下,在公司的人事变动中,某位同事提前“放风”自己即将升职,这一说法未必真实,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同事开始巴结、领导关注其表现。这与“无中生有”的核心如出一辙。通过“空中楼阁”,将不存在的事变得“犹如眼前”。 这样看来,“无中生有”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不单是制造幻象,更是对对手心理的精准把握和利用。或许你可以思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如何分辨真正的信息与“无中生有”的虚假呢?这又如何反映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决策中?期待你的看法!
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有哪些经典故事?
老伍谈史事
2024-11-17 08:59:06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