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岸观火”作为三十六计中的一条经典策略,讲究的是在对手内部出现危机或混乱时,不急于插手,而是冷静旁观,等到对方自乱阵脚、元气大伤后,再出手收拾残局这种计策的核心在于克制与耐心,而历史上使用这一计的最著名代表之一,便是三国时期的司马懿 司马懿在面对蜀汉北伐之时,深知诸葛亮从远方而来,其粮草的供应存在困难,与此同时蜀军内部的压力极为巨大。 面对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并未贸然出战,而是“高挂免战牌”,任凭蜀军在城外叫阵,甚至送女装羞辱他,他都笑纳,按兵不动。 这种冷静旁观的态度,实质上是让诸葛亮的军队“隔岸”自燃随着时间推移,蜀军后勤不济,士气低落,逐渐陷入困境。 而司马懿则保存实力,静待最佳时机。 最后诸葛亮于五丈原逝世,蜀军无奈之下只得退兵,如此一来便致使司马懿未曾交战却赢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隔岸观火”并非意味着懦弱或者退缩,而是一种战略层面的远见。它启示我们,有时候不采取行动反而成为一种行动,在复杂的局势当中保持清醒与克制,等待对手自行崩溃,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在现代生活里,这种策略亦是同样适用的。在职场当中面对激烈的竞争或是纠纷之时,着急地出手未必就是上策。学会“隔岸观火”这一策略,先对局势的发展进行观察,接着再做出决定,这样反而能够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你在生活或者工作里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形呢?当大家都忙着去处理紧急事情的时候,你是不是曾经选择先在旁边看着,安安静静地等着最好的时机出现?你觉着到底在啥时候出手最合适呢?欢迎来分享你的看法!
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有哪些经典故事?
老伍谈史事
2024-11-17 14:58:4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