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甘肃的两位农民在一处崖洞里躲雨,意外发现了一件形似“温水瓶”的青铜器

文山聊武器 2024-11-20 20:49:09

1967年,甘肃的两位农民在一处崖洞里躲雨,意外发现了一件形似“温水瓶”的青铜器。本以为是普通的暖水瓶,没想到最后竟在崖洞找到了整整1800多件文物。 1967年,在甘肃灵台县白草坡一个山洞内,两名牧羊人因躲雨而意外发现了一件西周时期的珍贵文物。 一开始,他们误以为捡到的是一个老旧的暖水瓶,长满锈迹且有复杂花纹的青铜器。待发现其内有诡异绿色液体时,由于不识货,牧羊人将其倒空,错失了考古界珍贵的发现——这原是已知最古老的酒液。 此青铜器高32厘米,口径13厘米,两端装饰牛首,腹部绘有三道对凤纹,是名为提梁卣(yǒu)的祭祀酒器,距今逾3000年。牧羊人之后将其带至废品站销售,引起了当地人的极大兴趣,纷纷前往该山洞寻宝。随着更多青铜器的发掘,村干部通知了文化馆,专家团队迅速介入。 考古专家在山洞周围扩大搜索范围,很快发现了9座古墓,编号1至9,立即展开发掘。这些墓葬为西周时期,发掘过程中,m2号墓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由四层结构组成,各层分别存放青铜酒器、兵器、车马及玉器和贝币。 特别是第三层的四马驾车的出土,显示其墓主人身份非凡,可能为当地诸侯。同时,m1号墓中出土的23件青铜器中有7件青铜鼎,根据“天子九鼎,诸侯七鼎”的古代制度,这进一步确认了m1号墓主人的诸侯身份。 在对提梁卣的进一步研究中,考古人员在其内部盖上发现了铭文“潶伯作宝尊彝”,指出这件器物的制造者为潶伯,也是一位诸侯。此外,m2号墓中的青铜器上的铭文“爰伯作宝尊彝”。 尽管历史文献中未见这两位诸侯的名字,但专家通过地理与出土文物的线索,推测其中一位可能名为“潶伯”,封地位于墓地附近的潶河流域。 在m1号与m2号墓中,出土了大量兵器。这些兵器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更有一个共通之处——全都经故意折断。 初步分析认为,这可能与败战后的羞辱有关,但细致观察后发现,所有兵器的断痕高度一致,排除了敌方破坏的可能性。专家随后推断,这种破坏兵器的行为,实为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意在象征武力的终结与平息。 除常规兵器外,两座墓葬中还分别出土了两件极具特色的礼仪性兵器,均与中原典型兵器风格迥异。 一件是柳叶形的青铜短剑,这种短剑非常罕见,仅此两件发现于中国,剑身细长、鞘罩镂空,装饰有牛、蛇及缠藤植物的花纹,并设有10个小孔,这种设计非中原典型风格,全国仅此两件。 另一件则是人头形的青铜戟,这种戟不仅大小与一般武器不同,其设计上的人头形态与中原人的面貌明显不同。 戟头雕刻有面部特征鲜明的人头像,长脸、高颧骨、凸出的唇部与大鼻子,这些特点使其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鬼方相吻合。此种武器的出土,可能是周朝战士在对鬼方的战争中获胜后,为了展示勇武和战功,而将鬼方首领的形象铸入戟上。 史料记载,黄帝时期鬼方与中原的关系曾经较为和谐,黄帝甚至娶了鬼方女为妻,生下后代。但到了周康王时期,鬼方开始频繁骚扰北方边境,成为严重的军事威胁。 商代高宗武丁曾发起三年的征伐,标志着商周与鬼方关系的紧张。这段历史也反映在甲骨文的记载中,显示了那一时期的军事和政治动态。 同时,商周时期尚武的文化背景下,使用异族战俘形象来装饰武器或祭奠祖先的风俗十分盛行。此外,考古学家在潶伯和爰伯墓中出土的玉制人形,如17.6厘米高的玉人形铲和黄玉立像,其面部特征同样夸张丑化,体现了同样的文化实践。 这些玉人的形象和捆绑姿态可能代表了战败的鬼方士兵,与人头形銎戟相互呼应,一同用于炫耀战功。 这些文物的出土地点,白草坡,据推测是周康王时期分封给军事起家的诸侯潶伯和爰伯的地方。此地靠近北方边境,战略位置重要,是防御鬼方侵扰的前沿阵地。 尽管大部分墓葬经历了盗掘,但仍出土了大量文物,尤其是青铜器,其中27件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参考资料:祝中熹 李永平著. 《青铜器》 2004

0 阅读:977
评论列表
  • 2024-11-21 22:16

    转手一件就可以走上人身巅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