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生为什么在北伐时能大败一众实战经验丰富的军阀们? 应当说,北伐战争中

长江有大中 2024-11-24 13:37:16

黄埔军校生为什么在北伐时能大败一众实战经验丰富的军阀们? 应当说, 北伐战争中, 是有胜有负的。 一开始人们就知道, 北伐战争是分成两个阶段的。 第一阶段是广东革命政府北上江淮,第二阶段是南京国民政府北上京津。 在第一阶段, 苏联为北伐军供应了充足的武器装备, 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指挥体系, 制订了比较合理的作战计划。一时间势如破竹,在各个战场上取得了巨大胜利。 比如说对吴佩孚。敢于牺牲的北伐军在苏联协助下攻破了吴佩孚较为老旧的防御工事。 尽管蒋介石的第一军表现不佳, 但是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表现亮眼。 而著名军阀孙传芳在评估事态之后, 采取了避敌锋芒的策略, 一边是真的打不过, 一边是迅速放弃了大片控制区。 就在势如破竹的时候, 苏联内部发生了变动,而北伐军内部也产生了裂痕。这样北伐军在长江流域停了下来, 一边爆发内讧, 一边等待苏联内讧。 在这个等待期里, 在国内来说, 是国共决裂。 首先是蒋介石发动了大屠杀, 接着是汪精卫看到苏联援助没了, 也选择了分裂。然后,在蒋介石有兵、汪精卫没有兵的情况下, 蒋介石通过占领上海逐渐勾连上了英美势力,汪精卫却显得无所适从。 这样内部斗争中蒋介石开始占据明显优势。 然后事情一度有了转折。 蒋介石因为与汪精卫的对峙, 在徐州战场抽调了部分兵力, 孙传芳看到空子, 立即南下,于是徐州失守。 蒋介石不舍得丢失徐州, 并且面临失去地位的压力, 于是抽调自己旗下的嫡系主力, 例如第一军, 陈诚教导师, 等部队(第一军、四十四军、三十七军、三十二军,陈诚教导师)反攻徐州。 结果失去苏联指挥的蒋介石, 结结实实吃了孙传芳的“诱敌深入”,直接被打垮。 这就是所谓“黄埔军校生在北伐时大败一众实战经验丰富的军阀”。 有些人往往以为蒋介石对上北洋军阀还是很厉害的。 有的人满心里可能还要扩大一点范围, 认为“黄埔军校生是在蒋介石指挥下打赢的所以蒋介石也很厉害”。 我在这里提醒一下, 首先要把蒋介石从这个范围里面排除出去。 蒋介石并没有战胜北洋军阀。北洋军阀击败的唯一一个国民党新军阀可能就是蒋介石。 孙传芳击败蒋介石以后,挥师南下,饮马长江,赫然有恢复地盘的可能。 蒋介石被迫下野。利用这一空当,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 彻底攀上了英美的大腿。 孙传芳认为自己有了击败北伐军、夺回上海的能力, 于是集中主力进攻南京。 为了展示必胜的决心, 孙传芳还搞了一个破釜沉舟的把戏, 在渡江攻南京的时候沉了船。这就是1927年8月的龙潭战役。 李宗仁何应钦尽管不能充分合作, 但是他们仍然粉碎了孙传芳的猛攻。 而由于搞了破釜沉舟的把戏, 孙传芳这次输了以后没有机会像之前一样有序撤军, 自己扩大了自己的损失。 据说此战孙传芳的6万大军, 战死和淹死约有4万, 被俘2万。倘若能够有序撤退, 大概孙传芳还能收拢几万主力。 有序撤军是一个非常有利于保存己方力量的战略行为。 多数人都没有有序撤退的意识。比如说在讲三国军事的时候, 很多人以锱铢必较的态度, 坚持蒋介石打法, 不肯让出一城一地, 认准了只要大规模撤退就一定会导致内部崩溃。 可笑的是, 历史上因为这一做法遭打了惨痛的失败, 而即便是在这样惨败的情况下, 内部都没有崩溃。这还不是最可笑的。最可笑的是, 这些蒋介石附体的人坚持认为, 惨败并不会导致内部崩溃, 主动后撤会让人们认为失去了进取的信心而崩溃。 孙传芳第一次有序撤军, 避开了北伐军的锋芒, 等来了苏联撤出。作为对比, 吴佩孚就彻底打光了老底, 在苏联撤出的时候, 只能看着孙传芳反击。 孙传芳第二次有序撤军,击溃了蒋介石主力, 得到了反攻上海的机会。结果孙传芳搞了一次破釜沉舟, 自己就垮掉了。 然后他倒是还不死心, 想要东山再起。这可把国府一干人恶心死了。本来, 1930年东北易帜之后, 孙传芳已经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日本试图利用孙传芳侵华, 遭到孙传芳拒绝。1934年他又在天津组织社会组织,引起瞩目。而蒋介石精擅暗杀, 利用施剑翘刺杀了孙传芳。这也就是刺杀的是孙传芳,是当时国民党的心腹大患。换了别人, 施剑翘其实也是要受不少非议的。倘若孙传芳东山“再×2”起, 恐怕就没有人讲什么“黄埔军校大败北洋军阀”的神话故事了。 孙传芳这样的北洋军阀最终失败, 还是被冯玉祥击败的。残部最后分化, 一部分被阎锡山派人收编, 一部分投到国民政府、将领很快就被排挤退出了。 总的来说, 以黄埔军校生为核心干部体系的北伐军, 在军事上并没有展示出特别强大的作战能力。不但如此, 在蒋介石体系内的黄埔军校生还表现出了很强的排外特点。 在我党支持下的北伐军, 能够在北伐时能大败一众实战经验丰富的军阀。这是事实。

0 阅读: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