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粟裕大将给我的枪,凭什么给你们?”1996年夏,在山东省莱芜市,一桩拒绝缴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24 18:35:26

“这是粟裕大将给我的枪,凭什么给你们?”1996年夏,在山东省莱芜市,一桩拒绝缴枪案件引起了公安部门的重视。71岁的他并非在耍狠撒泼,只是这枪陪了自己50多年,如何能够舍得?   《枪支管理办法》的实施,全国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枪支收缴活动。   滕西远年轻时,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   在战争中,他多次负伤。   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期间,滕西远因表现英勇,被授予特许持枪的荣誉。   当1981年国家首次推行枪支管理政策时,许多退役军人将自己的枪支上交。   滕西远的家人也劝他遵循政策。   然而,滕西远无法割舍与枪支间的情感,于是他向昔日的部队首长表达了心声。   首长最终为他出具了持枪证明。   滕西远可以合法保留他珍视的两把枪支。   1996年,一位邻居无意中发现滕西远仍旧保留着枪支,并向当地警方举报。   莱芜地区的民警在接到举报后迅速前往滕西远的住处进行调查。   但在民警准备收缴枪支时,他坚定地表达了反对。   滕西远随后展示了1982年颁发的持枪证明。   民警们对滕西远的身份产生了兴趣。   他讲述了特别是那两把枪,一把是他在1940年由廖容标将军亲手颁发的匣子枪。   抗日战争时期,他与日军展开了近战。   他的子弹耗尽后,转而使用枪托与敌军肉搏,胳膊上被日军刺刀贯穿,他仍坚持战斗,最终成功反击。   滕西远因为英勇杀敌被廖容标亲自嘉奖。   到了1947年,滕西远加入了共产党,并被任命为炮兵连长。   同年的一次战役中,他独立指挥小队,在数倍于己的敌军中巧妙地运用策略成功制敌。   粟裕将军为表彰他的英勇行为,赠予他一枚一等功的军功章,并赠送了一把匣子枪。   抗美援朝战争,他毫不犹豫地携带重型炸药包深入敌军坦克群中,成功将敌方的坦克炸毁。   战争结束后,1953年,滕西远选择退役,回到山东老家莱芜。   滕西远对待工作极其认真,尽管他从未在公共场合谈论自己的功绩,但他依然保留着那两把战时的手枪。   这件事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为他补发了持枪证。   枪械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从手持冷兵器的单对单战斗到可以远距离致命的枪械,伤亡数字激增。   即使是儿童,也能通过简单的扳机操作致人死命。   这种情况在美国尤为常见,不少低龄儿童不慎操作成人枪械导致的意外发生。   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着如何控制枪械的问题。   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经历了长达109年的战事。   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积累了大量的武器。   新政府面临的禁枪任务艰巨,国内的武器散落于民间不计其数。   特别是1983年的两起重大涉枪案件,一是卓长仁、姜洪军劫持民航296号客机事件,一是东北二王的持枪杀人案。   90年代末,中国决定从根本上解决枪械问题。   1996年,《枪支管理法》的颁布。   政府对持枪人员进行了登记和管理,未经登记的持枪行为被严厉打击。   在中国,持枪证具有明确的有效期限制,一旦到期,个人需重新提交申请。   政府逐步提升申请的门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持枪证的续签变得几乎不可能。   社会上的枪支数量显著减少,最终导致除法定职业需求外,民间持枪率降至极低。   与此同时,中国的枪支管理法规定,非法制造枪支造成严重后果者,可面临七年以上至无期徒刑的处罚,走私枪支行为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死刑。   此外,随着枪支流通减少,犯罪组织获取枪支的难度增加。   中国所有的军工企业均为国有。这   种从源头上的控制,与美国私有军工企业形成对比。   美国的枪支政策受制于庞大的私营军工复合体影响力。   在中国,公众普遍支持严格的枪支控制政策,许多人在清理家中时发现旧枪也会主动上交。   这种高度的公共意识在美国则不常见。   美国的社会结构复杂,其在枪支控制上难以形成有效的全国共识。   中国的军事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领先地位,而减少了对民间广泛持枪的需求。   与此同时,历史上中国人民在缺乏军事装备的条件下也能战胜侵略。   参考文献:[1]纪康.论违法性认识错误避免可能性的认定标准——以赵春华非法持枪案为视角[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25(2):46-50

0 阅读:98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