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到部队看望女儿,不料被警卫兵拦下:“请您排队等候,领表登记。”王树声看了看排得长长的队伍,填好登记表后,走到末尾默默等候。 王树声,作为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杰出的军事家,在中国革命和军事建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不仅是我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更是无数战士心中的楷模和精神支柱。王树声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奉献,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卓越才能。 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王树声将军率领农民自卫军坚守麻城,面对红枪会万余人的猛烈进攻,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冷静的指挥能力。在敌人蜂拥而至之际,王将军毅然登上城北门,目睹敌军如蚁群般涌来,其中首领是一位身穿红衣的“师爷”。在瞬间的决断中,他迅速取出步枪,推弹上膛,果断开火,击毙“师爷”,震慑了来犯的敌军,迫使群匪四散逃命。这一举动不仅保卫了麻城,也奠定了他在战士们心中的威信。 红四方面军老战士董国元言回忆,长征途中某日,见到王树声将军为红军战士授短枪射击要领。他举起驳壳枪,精准地指向一座屋顶,冷静地指示:“我打右下角翘起的三片瓦。”话音刚落,枪声“啪、啪、啪”响起,三片瓦被击得粉碎。这一场景不仅展示了王将军高超的射击技艺,更体现了他在关键时刻的果断与精准。 新中国成立后某日,已年逾花甲的王树声将军依然保持着高超的射击技艺。有一次,他为自己的子嗣表演射击,以气枪击梨树上的梨子,连发三枪,三只梨相继坠地,完好无损。这一幕不仅令在场的家人惊叹不已,也再次彰显了他精湛的射击水平和对技术的严格要求。 1971年的春节前夕,正值隆冬时节,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在这样一个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开国大将王树声却踏雪前行,千里迢迢赶往部队看望自己的女儿。王树声此行虽然辛苦,但他思女心切,一刻也不想耽搁。他披星戴月,冒着严寒,只为能见到阔别已久的女儿一面。 当王树声终于来到部队大门口时,执勤的警卫兵并不认识他。尽管王树声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开国大将,但他从未以自己的身份自居。警卫兵告诉王树声,由于临近春节,前来看望的军属很多,需要排队登记才能进入。面对这样的要求,王树声仔细填写好自己的信息,然后就走到队伍的末尾静静等候。 当王树声终于见到阔别已久的女儿时,父女俩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王季迟惊喜之余又心疼不已,她知道父亲为了来看自己受了不少罪。王季迟连声责怪警卫兵不该让父亲在雪地里等那么久,王树声却笑着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军属,理应排队等候,这是规矩。"听到父亲的话,王季迟更加敬佩父亲的高风亮节。在接下来的短暂相聚中,父女俩畅谈甚欢,诉说着彼此的思念之情。但是,让王季迟没想到的是,父亲和她聊了没多久就要告辞了。原来,王树声知道女儿还有工作任务在身,他不愿耽误女儿的工作。 1974年1月7日,王树声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其逝世引发了广泛的哀悼,1月10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众多军政领导和战友前来悼念,场面肃穆而庄重。1987年,家乡人民根据王树声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麻城烈士陵园。麻城烈士陵园于1979年正式落成,成为纪念王树声及其他革命烈士的重要场所。陵园内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麻城革命纪念馆、王树声纪念馆等景点,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和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2005年5月26日,网上“王树声纪念馆”正式开通,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承和弘扬王树声将军的革命精神。为了纪念王树声同志诞辰100周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的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不仅是对一位杰出军事家的缅怀,更是对他无私奉献精神的深刻敬意。 王树声将军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奠定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在和平时期也以卓越的智慧和领导才能,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和装备的更新换代。王树声将军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保驾护航。 麻城烈士陵园内,王树声将军的纪念馆成为后人缅怀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陵园内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华国锋、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字及题词,彰显了王树声将军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些铭刻不仅记录了他的英勇事迹,也体现了国家对他的高度评价和深厚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