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绝伦却又耐人寻味的故事。李煜在位之时,曾派遣徐铉前往北宋纳贡。徐铉,那可是声名远扬的大才子,其才情横溢,名动四方。按照北宋与南唐交往的惯例,北宋朝廷需选派押伴使与徐铉对接,负责一应事宜。 然而,此消息一出,北宋满朝文武竟皆面露难色,纷纷退缩。为何?只因徐铉才名太盛,众人皆恐自身才学不及,在对接过程中失了大国的颜面与威严。宰相深感此事棘手,无奈之下,只得将这一难题禀报给赵匡胤。赵匡胤听闻,却仅是淡然一笑,未作过多思索,便从容说道:“你且退下,朕亲自来选押伴使。” 众人皆满心疑惑,不知这位天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赵匡胤将殿前司召来,命其呈上十名不识字的殿前侍卫名单。殿前司虽觉诧异,却也不敢多问,赶忙依令行事。很快,名单呈上,赵匡胤目光随意一扫,御笔轻点,选定一人。此决定一出,满朝文武皆惊,众人皆未料到天子竟如此 “草率” 行事。被点到名的侍卫更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但君命难违,中书省官员只得催促其即刻动身,渡江前往。 待徐铉与这侍卫一同登船渡江,徐铉自是意气风发,滔滔不绝,其言辞慷慨激昂,才思泉涌,旁观众人无不惊叹于他的才华与善辩。而那侍卫呢,因目不识丁,对徐铉所言全然不知,只是一味点头应付。起初,徐铉并未察觉异样,依旧兴致勃勃地高谈阔论,还以为侍卫对自己的观点深表认同。可一连数日,皆是如此,徐铉始终等不来侍卫的反驳,终于,他在这无尽的沉默与点头中渐渐疲惫,收口不言。 这并非徐铉与赵匡胤的唯一一次交锋。后来,赵匡胤欲攻打南唐,李煜遣徐铉与周惟简出使北宋,妄图谋求和平,实乃缓兵之计。徐铉不愧是有备而来,事先已精心构思好为南唐辩解之词,北宋众官员面对他的伶牙俐齿,竟一时难以反驳,只得上报赵匡胤。赵匡胤召见徐铉,徐铉侃侃而谈:“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 赵匡胤却不慌不忙,待徐铉口干舌燥之时,他才悠悠问道:“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 此问一出,徐铉顿时语塞,无言以对,此次出使宣告失败。 李煜不甘,不久后再次派二人出使。徐铉愈发卖力,言辞恳切,极力恳请赵匡胤 “缓兵以全一邦之命”。可赵匡胤心意已决,他按剑而起,威严道:“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 徐铉见状,吓得惶恐退下。 虽徐铉在与赵匡胤的外交博弈中屡屡受挫,未得丝毫便宜,但赵匡胤并未为难于他,仍以礼相待。直至李煜奉表投降,徐铉随其入朝觐见,赵匡胤虽有责备,却也感慨其忠,封他官职,让其在北宋为官十余载,直至 991 年离世。这段历史,充分彰显出赵匡胤的非凡智慧与雄才大略,他以独特的谋略与气度,在外交与政治的舞台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令后人惊叹不已,也让我们看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局势中,智慧与权谋的精彩较量。
徐铉才高难敌君策,赵匡胤智驭外交风云
小万说
2024-11-26 11:31:1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