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中明军应该怎么打才能守住锦州保存实力? 其实就是个沉得住气的问题,洪

博览群书名字 2024-11-27 08:13:14

松锦之战中明军应该怎么打才能守住锦州保存实力? 其实就是个沉得住气的问题,洪承畴主力不来,皇太极大军就不会来,包围锦州的就是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这种格式的调换搭配。 当时皇太极其实都要被前线的情况气疯了,为啥呢,因为皇太极的要求也有点强人所难,他是要前线的清军把锦州围个水泄不通,甚至到了没人盯着的地方都要栓条狗盯着不让明军出来的地步,是要让锦州坐吃山空自己垮掉,以此来逼迫明军梭哈营救,再以野战击破明军。这么做就是要清军不但要挖壕沟,还要防备明军夜袭,还要防备明军支援,还要防备宁远明军偷偷把粮草送进锦州。 所以在前期阶段,害怕引起士兵不满的多尔衮和豪格,只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挖了点壕沟,其他的都没完成,甚至在前线过大年,过大年的时候还允许清兵回家吃大饺子。就这么一次过大年,祖大寿直接让锦州的明军在城外放马,宁远的大批粮草堂而皇之运入了锦州,甚至还有野外明军和清军士兵遭遇后不打起来,反而互相打招呼唠嗑的离谱情况,虽然唠嗑的内容也就是互相吹牛自己混的多好,劝对方投降,但能唠嗑而是不互相威胁或者直接打起来就够离谱了。 等济尔哈朗中途一次调换多尔衮和豪格的时候,皇太极都大发雷霆了,济尔哈朗这才加强了围困,但锦州城内粮草暂时充足,祖大寿也没啥发愁的。 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洪承畴已经被崇祯催逼之下梭哈了,但皇太极依然稳如老狗,又轮换了一轮后才出兵。为啥稳如老狗呢,因为前线无论如何轮换,前线的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的这种搭配,在当时基本都能和洪承畴打成平手,而只要皇太极不出动,清军的粮草耗费比明军就要低,这么互相坐吃山空一样对夯,对清军暂时有利。 一直到前线打得越来越激烈了,明军虽然损失惨重,杨国柱战死,王朴部下损失惨重,但居然铁树开花太监生娃了,明军居然跟吃春药一样发威了,几次突进乳峰山,甚至都出现了清军猛将劳萨被打死,清军哪个巴图鲁(名字忘了)居然能被明军逃跑大王王朴追的落荒而逃,祖大寿一度突破两层壕沟都差点要跟援军会师了(援军杨国柱战死了,要是能再多撑点时间,杨国柱的兵能见到祖大寿的兵,明军士气绝对会有质的提升)。战争打到这个烈度的时候,基本上来说,明军主力和围城清军的锐气基本都互相消磨光了,这时候皇太极忽然带着生力军来,那不就是收割了? 所以等清军总攻的时候,为什么前段时间还追着清朝巴图鲁嗷嗷叫的王朴直接跑了?为什么前段时间被洪承畴视为明军楷模,战斗力毫不逊色清军的吴三桂跑了?为什么被洪承畴夸奖战斗力仅次于吴三桂的白广恩慌不择路逃跑还被海潮给淹了大半士兵?因为他们此前的总攻没能击败围城清军,现在都过了一鼓作气的节点,再而衰三而竭了。结果操蛋的是,他们都想死道友不死贫道,逃跑时个个耍心眼,没人服从洪承畴要求的抱团撤退的命令,个个提前开溜,结果王朴第一个逃跑当了探路的傻瓜,再次损失惨重,白广恩部下不熟悉沿海地形还被潮水淹了,只有鸡贼的吴三桂带着大量精兵逃走了。至于对吴三桂有知遇之恩的洪承畴,以及吴三桂在锦州的祖大寿舅舅,在松山的祖大乐舅舅,那就当过年剃了头吧。 有好多人忽视的情况就是,松锦之战最后阶段,是被各路逃跑大王遗弃在松山的洪承畴等人的援军残余先垮了,锦州是在洪承畴大军惨败,退守松山的援军垮掉后,祖大寿在这种情况下才投降的,压根不是锦州没撑住,而是只要明军主力未丧,祖大寿还能撑下去的。 至于松山垮掉原因也非常简单,松山就是个小城,就算提前预备也塞不下大量物资,也不适合当明军主力大军的主基地,只适合小股兵力防守,然而崇祯大帝让洪承畴梭哈,洪承畴他又没本事一举歼灭清军,只能不断推进据点去松山了,能在乳峰山和清军打成拉锯战这都是洪承畴超水平发挥了,否则你啥时候看到明军主力能和清军打拉锯战的?这事儿已经很荒唐了,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离大谱了。 所以说要松锦之战明军不败,就按照洪承畴前期的指挥就行了,他就是照抄的袁崇焕宁锦之战的战术,说白了就是不真的去梭哈救援锦州,而是尽量和清军拉锯消磨,互相挑逗,互相看谁粮食先吃光。 明朝这边固然财政困难,但祖大寿的锦州还能撑下去,而只要崇祯能继续竭泽而渔,松锦明军还是能养活得起的。唯一的变数就是看李自成进军快不快了,或者就是陈新甲估计的,看皇太极有没本事赌一把,派偏师再次入关劫掠,逼洪承畴勤王,然后在运动战中找机会歼灭明军了。 而清军这边,你别看清军赢了,清军在胜利前夕,已经到了步兵两天一顿饭还是三天两顿饭忘了,骑兵一天一顿饭的境地了。因为清军的大后方只有个辽宁省和朝鲜国,朝鲜都要被清军吃疯了。

0 阅读:1
博览群书名字

博览群书名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