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用人之失:宠幸亲信与王朝兴衰

小万说 2024-11-27 10:30:40

司马炎作为晋朝开国皇帝,在位二十五年间,晋朝命运跌宕起伏。从太康之治的繁荣到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混乱与衰败,这一切都和司马炎的执政用人策略紧密相连。 从客观角度看,司马炎深知以史为鉴的重要性。例如,他看到曹魏因皇室力量单薄、权力被他人掌控而灭亡,便采取分封宗室的措施。他赋予诸王兵权,让他们离开京城前往各自封国。这看似巩固皇室权力的做法,实则是一把双刃剑。诸王在封国手握重权,野心如同被点燃的火焰,在司马炎驾崩后迅速蔓延,最终引发了 “八王之乱”,让晋朝陷入内乱的深渊。 司马炎在对待忠臣方面,有着值得称赞的一面。他展现出相当的容人之量,能够容忍臣子的直言进谏。就像那次他询问柳毅自己与汉代哪位皇帝可比,当得到桓灵二帝这样的回答时,他并未动怒,反而以自嘲来化解尴尬。他表示桓灵二帝时期无人敢如此直言,自己有这样的臣子,比桓灵二帝要强得多。这种包容忠臣的态度,若是能在用人上一以贯之,或许晋朝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然而,司马炎在任官用人上却走上了岔路。他对那些拥立自己的亲信偏爱有加,比如贾充和杨骏等人。贾充在司马炎登基过程中有大功,杨骏也凭借各种手段获得司马炎的信任。司马炎对他们宠信至极,甚至纵容他们结党营私。这种行为如同在晋朝的朝堂之上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炸弹逐渐引爆,侵蚀着晋朝的根基。 桓谭在《新论》中对郭氏灭亡的原因用 “善善而恶恶焉” 来解释,意思是知道善恶却不能正确地任用善者、摒弃恶者。司马炎正是如此,他虽包容忠臣,却宠幸奸臣。这使得忠臣知道自己虽然被认可价值,但却不被重用,心中难免产生怨愤;而奸臣看到自己的恶行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皇帝的宠信,更加肆意妄为。如此一来,朝堂之上人心离散,矛盾丛生,司马炎在用人上可以说是做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仅如此,司马炎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他立司马衷为太子,而司马衷智力有缺陷。这一决定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诸王看到太子的状况,野心愈发膨胀,成为八王之乱爆发的催化剂。 史家对司马炎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奸邪当除不除,惠帝可废不废,终使基业倾覆。” 司马炎用人不当,在继承人问题上也昏招频出,这一系列行为导致晋朝的基业崩塌,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