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开元盛世的悠悠岁月里,曾发生过一段动人心弦且充满温情的故事。彼时,诗韵悠扬的大唐,吟诗弄赋之风盛行于各个阶层,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宫内苑之中,亦有一位宫女,以一首情诗,书写了一段独特的传奇。 遥想当年,武则天于感业寺中凭借一首《如意娘》,以其缱绻深情,成功唤起唐高宗李治的旧情,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足见情诗于宫廷情感纠葛之中的巨大影响力。而开元年间的这位宫女,其情诗背后的故事则另有一番风味。 彼时,李隆基降旨命宫人为边关将士缝制战袍,以御寒冬。这位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宫女,在飞针走线间,思绪飘飞。她念及边关将士远离故土,在冰天雪地中坚守,身心俱寒,不禁联想到自身被困于宫墙之内的命运。唐玄宗时期,宫人之数多达四万,妃嫔虽较宫女为少,然李隆基亦难以一一眷顾。他曾以春日放蝶落于妃嫔发间来决定临幸之人,然雨露均沾之时毕竟寥寥,多数宫女只能在宫中耗尽青春,直至垂垂老矣才得离宫,少数幸运者方遇仁慈之主或逢皇帝大赦方能提前出宫,如贞观二年李世民曾放三千宫人出宫,然此等机缘实在难遇。 这位宫女不甘于在宫中默默终老,遂借着为将士缝制战袍之机,将满心情思倾于笔端,藏入战袍之中。其诗写道:“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畜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她不知战袍将归何人之手,亦不知诗能否被发现,更未奢望此生命运会有转变,唯盼来世能与有缘之人缔结良缘。 或许是命运的奇妙安排,此战袍恰好落入一位心思缜密的将士手中,他竟察觉出诗中的秘密,并上报将帅。将帅深感此事关乎宫廷,虽仅为一首情诗,然其作者身为宫人,属李隆基所有,遂不敢怠慢,立即将诗呈送京城。 李隆基见诗后,并未动怒,这位风流多情的帝王,心中涌起的是对宫女与边关将士的深切怜悯,且萌生出成人之美的念头。他命人抄录此诗,于六宫之中寻觅作者,并承诺不怪罪于她。终于,一位宫女忐忑不安地承认。而李隆基的回应尽显其开明大度,他不仅未加惩处,反而降旨让宫女与得到情诗的边关将士成婚,且深情而言:“我与汝结今身缘。” 此般举措,在当时律法之下,宫女之举本可致罪,然李隆基却选择成全。他深知宫女的孤寂与将士的艰辛,这一善举,令 “边人皆感泣”。这段跨越宫闱与边关的爱情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抹温暖而独特的色彩,亦让后人得以一窥唐玄宗人性中温情与宽容的一面,成为大唐盛世众多故事中一颗璀璨而动人的明珠。
情诗牵缘,明皇赐婚:宫闱与边关的爱情佳话
小万说
2024-11-27 10:44:2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