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战功赫赫却因性格致结局悲凉的名将悲歌

小万说 2024-11-29 10:46:13

在战国四大名将之中,廉颇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却又满含遗憾,战功赫赫的他最终竟客死异国他乡。那么,廉颇究竟是赵国权力斗争的无辜牺牲品,还是因其个性太过刚烈而给自己招来灾祸呢? 廉颇的生卒年如今已难以考证,史料仅留存了他赢姓、廉氏、名颇这些基本信息。他的主要功绩大多是在赵惠文王在位期间建立起来的,可以说,赵惠文王就是赏识廉颇的伯乐。公元前 284 年,名将乐毅率领燕、赵、秦、韩、魏五国联军共同讨伐齐国,廉颇也参与到这场大战之中。次年,也就是公元前 283 年,廉颇率领赵军大胆地深入敌境,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数座城池,其英勇表现震惊了各国。也正因这场战役,赵惠文王看到了廉颇卓越的军事才能,将他拜为上卿。 就在廉颇凭借赫赫战功声名远扬之时,秦国开始对赵国有所图谋。先是企图用十五座城市来换取和氏璧,而后又出尔反尔,妄图直接侵吞和氏璧。蔺相如作为赵国的外交使臣,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勇气成功挫败了秦国的阴谋。紧接着在次年的渑池会盟中,蔺相如再次力挽狂澜,保住了赵国的颜面。鉴于蔺相如的杰出表现,赵惠文王同样拜他为上卿,而且其地位还在廉颇之上。这让廉颇大为恼怒,毕竟自己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蔺相如不过是个出身平民的一介说客,凭什么地位能高过自己呢?于是,廉颇屡次想要找机会羞辱蔺相如。但蔺相如出于维护将相之间的和睦,选择了多次避让。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宁愿自己受辱也要保全文武团结的良苦用心后,深感羞愧,毅然脱去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自此,赵国将相齐心、文武协力,国力也随之大大增强。 从公元前 279 年到公元前 270 年这段时间里,廉颇辗转各地征战,可谓战无不胜,尽显名将风范。然而,公元前 260 年,秦国对赵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廉颇奉命驻守长平。秦军来势汹汹,锋芒毕露,多次击败赵军。面对秦军的强大攻势,廉颇审时度势,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意图以此逼退秦军。可此时赵惠文王已经离世,继位的赵孝成王对廉颇缺乏足够的信任。秦国趁机使出反间计,散布谣言,致使廉颇被免去了军职。随后,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击败了赵将赵括,赵国一下子损失了 40 多万兵马,元气大伤。 公元前 251 年,廉颇再次披挂上阵,出兵攻打燕国,并且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凭借此战的功劳被拜为相国。但好景不长,公元前 245 年,新继位的赵悼襄王又一次剥夺了廉颇的军权。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廉颇,刚烈的他一怒之下攻打了新任统帅,之后便投奔魏国而去。后来,廉颇虽又在楚国担任将领,可终究还是客死异乡,令人不禁为之叹息。 廉颇这一生战功无数,本应有着荣耀辉煌的结局,最终却落得如此悲凉的下场。这其中既有缺少明君信任的外在因素,更是其自身性格过于刚烈的缘故。诚如古语所说:“过刚易折”,廉颇的命运也正是这句古语的真实写照,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感慨与思考。

0 阅读:12

评论列表

那谁

那谁

4
2024-12-02 10:32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