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三野副司令粟裕进京公干,偶遇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李部长跑着上前,问:“

红色的史纪 2024-11-29 14:11:16

1950年,三野副司令粟裕进京公干,偶遇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李部长跑着上前,问:“粟裕同志,你别瞒我了,我儿子是不是牺牲在前线了?”   1950年的冬天,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坐在办公室里,双手下意识地摩挲着一张老照片。   照片上是他的儿子李伦,穿着整齐的军装,英气逼人。这是李伦参军前留给家里的最后一张照片。此后,他再无消息。   李克农是位久经风雨的老革命,无论在情报战线上如何惊险万分,他从未露出丝毫慌乱。然而,面对儿子的杳无音信,他却难掩心中的焦灼。   他是情报部部长,知道战争的残酷,知道战士牺牲的概率,更知道自己不能给部队添麻烦。   可内心深处,他仍在反复猜测:李伦是在哪一场战斗中牺牲的?还是仅仅因通讯中断而失联?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猜测,不敢多想,更不敢问。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李克农听说三野副司令粟裕进京汇报工作,他再也按捺不住。他知道粟裕掌握着大量前线的第一手资料,也许他能知道儿子的下落。   粟裕刚结束一场会议,正在整理资料。听到门外匆匆的脚步声,他抬起头,只见李克农快步走进来。   李克农一向以从容冷静著称,这一次却显得异常急切。他几乎是直截了当地问道:“粟裕同志,我儿子是不是牺牲了?”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粟裕愣了一下。他脑海中迅速搜索相关信息,依稀记得三野的一名炮兵指挥官姓李,但具体情况一时无法确认。   他不敢贸然回答,只能先安抚李克农:“让我查一查,您稍等。”粟裕立即联系了特种兵纵队司令陈锐霆。   电话接通后,他语气严肃:“特纵有个炮兵副营长叫李伦,他的情况怎么样?”   对方的回答让粟裕顿时松了口气:李伦安然无恙,不仅如此,他刚在舟山战役中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   “李部长,您的儿子没事,还立了功!”粟裕挂断电话后,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李克农。   听到这句话,李克农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长舒一口气,语气颤抖:“谢谢,谢谢……”那一刻,这位曾经见惯生死的老情报战士,眼里竟泛起了泪光。   虽然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但粟裕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他开始反思:李伦是个优秀的炮兵干部,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乃至舟山战役中屡立战功。   他和无数战士一样,为了国家拼命奋斗,而后方的亲人却只能在无尽的思念和担忧中等待消息。这种焦虑,对于那些远在后方的父母来说,几乎是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让粟裕意识到,战士们的安危固然重要,但他们的家庭同样需要关注。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战士,才能真正无所畏惧地面对敌人。   回到部队后,粟裕迅速采取了行动。他要求部队加强与战士家庭的联系,确保每位战士都能定期向家里报平安。   他特别强调:“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战士不仅是国家的英雄,也是父母的孩子。军属们的牵挂,是我们必须回应的责任。”   为了落实这项措施,各部队迅速行动起来。通信员被安排专门负责战士家书的递送,一封封承载着战士心声的信件被送往全国各地。

0 阅读:0
红色的史纪

红色的史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