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风云变幻、常申凯主政的特殊时期,浙籍人士纷纷崭露头角,于军政各界大放异彩,

翰藻看历史 2024-12-04 08:50:51

在民国风云变幻、常申凯主政的特殊时期,浙籍人士纷纷崭露头角,于军政各界大放异彩,而来自台州临海的周至柔,无疑是其中最为夺目的将星之一,官至一级上将、空军总司令,戎马一生,功绩斐然,其所言所行、所战所得,至今仍为世人传颂,备受敬仰。 周至柔,1899 年降生于临海,原名周百福。自幼便展露不凡志向,1919 年,成功考入久负盛名、堪称军事人才摇篮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自此开启跌宕起伏的军旅征程。在校期间,周至柔潜心钻研军事知识,磨砺坚韧意志,也幸运地结识挚友陈诚,这份同窗情谊日后成为他事业腾飞的关键助力。1924 年,经陈诚大力引荐,他毅然投身国民党,全身心投入黄埔军校筹建工作,尽显干练之才,不久后出任军事教官,开启育人、带兵之旅。 1935 年,陈诚慧眼识才,力荐周至柔远赴欧美考察空军建设事宜,此行彻底扭转他的军事走向,成为人生转折点。考察归来,他目光愈发深邃、笃定,常言:“空军建设,绝非购置几架飞机草草了事,自主培育飞行英才、自研航空关键技术,才是稳固根基、长远发展之道,缺了这些,无异于在沙滩上堆砌楼阁,转瞬即塌。”彼时国内时局动荡,战乱频仍,欲搭建完备航空体系,困难仿若天堑,可周至柔毫无退缩之意,满心满眼只有强军蓝图。 抗战的烽火骤然燃起,周至柔临危受命,出任空军前敌司令部总指挥,自此开启一段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空战传奇。1937 年的“8·14”空战,堪称中国空军抗战史上的高光时刻。彼时,日寇妄图突袭杭州笕桥机场,妄图一举捣毁中国空军主力,气焰嚣张至极。周至柔沉稳坐镇指挥中心,凭借对战局的精准预判与果敢部署,提前安排战机隐蔽、设伏。待敌军战机贸然闯入,他果断下令出击。刹那间,中国空军飞行员驾驶战机如银燕振翅,敏捷穿梭于云层间,锁定目标后俯冲、射击一气呵成,炮弹轰鸣,数架日机瞬间折翼坠落,狠狠挫败侵略者锐气,打破“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魔咒,举国欢腾。此役大捷,他向麾下将士振臂高呼:“今日于此蓝天斩寇,便是为家国挣回尊严与未来,诸君唯有全力拼杀,方不负国人期许!”尽显铁血豪情与卓越领导力。 紧接着的“2·18”空战,难度呈指数级攀升。日军痛定思痛,精心谋划,祭出大批精锐战机,来势汹汹。周至柔冷静应对,彻夜不眠研究敌情,凭借精湛战术素养制定出灵活多变作战策略,指挥空军巧妙分批次突袭、迂回周旋。飞行员们受其鼓舞,无畏生死,驾机与敌机近身缠斗,子弹呼啸、火光四溅,一番鏖战,再度击落多架敌机,成功守住武汉空域,筑牢抗战空中防线。 周至柔不仅实战表现惊艳,理论造诣亦颇深。1946 年出任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后,他深知知识沉淀的重要性,组织编撰《世界空军军备》《国防与航空》等诸多专业书籍,为中国防空理论夯实根基,滋养无数后来者。他常告诫部下:“知识是空军进阶之梯,缺了理论武装,作战便只是盲目拼杀,难成大器。” 时人对周至柔评价颇高,同僚赞其“有勇有谋,兼具战略眼光与实战智慧,是空军难得的帅才,指挥若定间尽显大将风范,引领空军走向正规化、现代化,功不可没”;部下敬他“待兵如子,却又纪律严明,训练场上严苛要求,战场之上总能身先士卒,跟着周司令,哪怕赴汤蹈火也毫无怨言”;后世史学家亦肯定他在中国空军早期建设中开创性功绩:“周至柔凭一己之力,在艰难时局下,为中国空军撑起一片天,从无到有搭建体系,诸多空战经典战例更是提振民族士气,是当之无愧的空军奠基人之一。” 1986 年 8 月 29 日,周至柔病逝于台北,享年 87 岁。这位从临海走出的传奇将领,倾尽一生热血与智慧,用赫赫战功、深邃理论、激昂训诫,在中国空军发展的浩瀚长河里镌刻下永不磨灭印记,时刻警醒国人捍卫领空使命之重、拼搏之路漫长,激励后来者接续奋进。 招商雲启东方 四川邦泰悦九章 历史程寸营 五次救国 清朝将领再发现 少帅口述历史 一段民国史 清末著名将领 西安事变功臣 张敬尧督军 北洋之殇

0 阅读:35
翰藻看历史

翰藻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