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汗国(1225-1346年),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原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察合台领有西辽旧地,14世纪初合并窝阔台汗国后,遂兼有天山南北麓及阿姆河以东地方。最盛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姆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察合台牙帐设于阿里麻力(今新疆霍城东北)附近虎牙思。境内居民以农业为主,部分地区兼营牧业。
察合台曾孙八剌为汗时,1269年与窝阔台系后王海都在答剌速河畔举行大聚会,划分了各自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后八剌为扩大势力范围,曾渡阿母河攻入呼罗珊,为伊儿汗阿八哈击败。八剌子笃哇继承汗位后,追随海都,同元朝长期为敌,屡与元军争战,不断攻掠畏兀儿地区,终元世祖一朝未断,直至1303年,始被迫向元朝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与元军共同击败海都子察八儿,尽收海都生前所占察合台封地。1310年,笃哇子怯伯再破察八儿,兼并窝阔台汗国大部分领地,汗国统治中心亦逐渐西移。自1346年合赞算端汗被杀后,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后分别形成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
察合台汗国统治河中地区百余年,曾经富裕而安详。令人深思的是,建立它的是蒙古人,让它忍受战乱之苦的也是蒙古人,甚至真正推倒它的竟也是蒙古人。
察合台汗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也非常独特。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1225年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时,察合台领有西辽旧地。在13世纪末,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东察合台汗国在17世纪时仍由察合台家族统治。这种历史延续性使得察合台汗国在中亚地区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