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1965年某天,邓颖超腰部严重扭伤,躺在床上动弹不了分毫,用了许多方子都不见好转,没了办法的周总理,只能把当时鼎鼎大名的女中医请进中南海。 1965年的一个寒冷冬日,中南海西花厅内气氛凝重。邓颖超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眉头紧锁。 她的腰部严重扭伤,动弹不得。几位名医轮番诊治,却都束手无策。 就在周恩来为爱妻的病情焦急万分之际,罗老太太来了。 她径直走到邓颖超床前,仔细询问了病情,然后开始施展她独特的"罗氏正骨法"。 只见她双手在邓颖超腰间轻轻按压,不时还用膝盖顶一下。 短短几分钟后,罗有明说道:"好了,您可以起来走走。" 邓颖超半信半疑地慢慢坐起,惊讶地发现腰间疼痛竟然消失了。 这位神奇的罗老太太,就是北京双桥地区赫赫有名的"捏骨神医"罗有明。 她的传奇故事,在京城流传已久。 1904年,罗有明出生于河南夏邑县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 按照家族规矩,正骨技艺只传男不传女。 但聪慧过人的罗有明从小就展现出非凡天赋,让奶奶决定打破陈规,将家传秘技倾囊相授。 从五岁开始学正骨,十岁的时候就能帮奶奶给人看病了。 到了十五岁,罗有明已经能自己开诊所了。 十六岁那年,她用她那高超的医术治好了个盆骨骨折的病人,很快就名声大噪。 十八岁的时候,罗有明嫁给了同县的小伙子王治忠。 婚后没多久,王家因为打官司输了,家道中落。 更倒霉的是,一场大水冲过来,王治忠不得不离开家去外面谋生。 罗有明就一个人扛起了家里的重担,为了活下去,她得洗衣服、挖野菜过日子。 就算日子再难,她也没忘记家里的教诲,一直免费给乡亲们看病。 24年杳无音信后,罗有明得知丈夫已成革命军官。 随即北上从军行医,凭高超医术和崇高医德,很快在北京赢得"双桥老太太"的美名。 罗有明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普通百姓慕名而来,就连国家领导人也对她赞誉有加。 有一次,国家主席李先念突发腰椎扭伤,疼痛难忍,几位专家束手无策。 眼看重要的外事活动就要被迫取消,情急之下,有人想到了罗有明。 79岁高龄的罗有明来到中南海,在邓小平等领导的注视下,她熟练地施展"罗氏正骨法"。 不到半小时,李先念的症状竟然奇迹般消失了! 李先念激动地说:"你应该开个医院,这样能帮助更多的人" 罗有明婉拒了这份厚意,依旧在普通的卫生院里为病人服务。 每天接诊200多位患者,其中不乏从海外慕名而来的病人。 她的医术之神奇,有时甚至让人难以置信。 有一次,一个腰部扭伤的病人被人搀扶着来就诊。 罗有明观察片刻后,突然出其不意地用膝盖顶了一下病人的腰部,然后说:"好了!" 病人惊愕之余,试着活动了一下,竟然真的不疼了!围观者无不惊叹连连。 罗有明的高超医术引来了海外同行的关注。 日本骨科专家井上修慕名而来,希望能够拜师学艺。 他甚至开出了20万美金的年薪,外加一辆豪车,只为请罗有明担任他新开医院的顾问。 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罗有明却坚定地回绝了。 1985年,卫生部拨款建立了"罗有明骨伤科医院"。 虽然医院规模扩大了,但罗有明坚持保持低廉的医疗费用。 5角钱的挂号费,在当时的北京可谓是最便宜的了。 对于家境困难的病人,她更是常常免费治疗。 直到100岁高龄,罗有明仍坚持为患者看诊。 2008年,这位传奇的"双桥老太太"安详离世,享年104岁。 她90年的行医生涯,不仅造福了无数患者,更为中医正骨技艺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罗氏正骨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罗有明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传承和发扬中医瑰宝。 (信源:百度百科——双桥老太太罗有明)
“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1965年某天,邓颖超腰部严重扭伤,躺在床上动
何仪聊
2024-12-05 13:09:03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