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一名女卫生院见到连长中弹倒下后,本想着过去抢救,谁料一

甜蜜游记 2024-12-08 06:08:02

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一名女卫生院见到连长中弹倒下后,本想着过去抢救,谁料一个鬼子冲过来,对着连长就是一刀,女卫生员立刻怒了,于是搬起脚边的石头朝鬼子身上砸去! 1935年,15岁的刘守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长沙周南女子中学。这所学校是当时湖南最具影响力的女子教育机构之一,在这里,进步思想和民族意识的种子在年轻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在周南女中的课堂上,刘守玟不仅学习到了现代知识,更重要的是接触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让这个来自乡村的女孩逐渐对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切的关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消息传到长沙,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周南女中的师生们自发组织起抗日集会,刘守玟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包扎、消毒等医疗知识。 同年,淞沪会战爆发,上海沦陷的消息传来,让这群年轻的女学生们坐不住了。在进步作家丁玲的组织下,一支由女学生组成的医疗队开始组建。 刘守玟毅然决定加入这支队伍。对于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学生来说,这个决定意味着要放弃优渥的生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她没有告诉家人,只在离开时给父母留下一封信,表明了自己用青春报效祖国的决心。 在淞沪会战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医疗救护作用,刘守玟所在的女学生医疗队被整编进入了谭道源将军指挥的第22军第50师。这支部队是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之一,医疗队的编入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战地救护能力。 军队的卫生队通常设置在距离前线三到五公里的地方,每个卫生队都配备了十几名医护人员。这些医护人员中,有经验丰富的军医,也有像刘守玟这样来自学校的志愿者。 卫生队的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及时救治受伤的战士,并负责将重伤员转移到后方的野战医院。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一个卫生队每天要处理几十甚至上百名伤员。 为了能够更快地救助伤员,卫生队在靠近战场的地方设立了多个临时救护站。这些救护站通常设在防空洞、废弃的民房或者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在这些简陋的救护站里,医护人员要克服各种困难开展救治工作。由于条件有限,很多时候连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都十分紧缺。 刘守玟和战友们经常要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将受伤的战士背到救护站。在战场上,每一秒钟都可能关系到一个战士的生命。 伤员转运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担架队要在战火中前进,随时都可能遭到敌人的射击。但是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医护人员们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完成这项工作。 女卫生员们虽然身材瘦小,但她们的担架技术一点也不比男性差。她们还能在战场上灵活移动,更容易接近受伤的战士。 在战地医院里,女卫生员们的作用更加明显。她们细心耐心,对伤员的照顾更加周到,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需要精细操作的伤口时,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随着战事的推进,医疗队积累了丰富的战地救护经验。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快速有效的救治流程,大大提高了伤员的存活率。 在这个过程中,刘守玟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沉着和勇气。她总是主动承担最危险的救援任务,多次在激烈的战斗中成功救出重伤员。 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进入关键阶段,禹王山成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在这片土地上,中日双方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将士们的鲜血。 刘守玟所在的医疗队此时正在禹王山一线执行救护任务。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中国军队伤亡人数激增,医疗队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加大。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连长为掩护部队撤退,不幸中弹倒地。刘守玟发现连长受伤后,立即冲向战场准备施救。 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名日军军官挥刀砍向已经负伤的连长。面对这残暴的一幕,刘守玟迅速抓起地上的石块,用尽全力砸向日军军官。 石块准确命中日军军官的头部,当场将其击毙。然而,就在这一刻,另一名日军士兵的子弹击中了刘守玟的胸部。 重伤的刘守玟被当地村民救起,送到了附近的村庄救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从衣袋中取出一封信和两块大洋,请求村民代为转交给家人。 当地村民刘氏一家收留了重伤的刘守玟,尽管竭尽全力救治,但由于伤势过重,这位年仅18岁的女战士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村民们按照当地习俗,将她安葬在村东的一片空地上。 为了日后能找到刘守玟的坟墓,村民们在墓旁种下了一棵柳树作为标记。刘氏家族的人们世代守护着这座无名烈士的坟墓,期待有朝一日能找到她的亲人。 战争结束后,刘氏家族开始了漫长的寻亲之路。他们多方打听,试图找到这位年轻女战士的家乡。尽管困难重重,但这个朴实的农家始终没有放弃。 这个寻亲的任务一直在刘氏家族中传承,从祖辈传到子辈,再从子辈传到孙辈。整整66年过去了,2004年,在多方努力下,终于确认了刘守玟的身份。 在确认身份后,刘守玟的遗骸被移葬到湖南长沙烈士陵园,实现了她落叶归根的心愿。这个过程中,当地政府、媒体和众多热心人士都提供了帮助。

0 阅读:7991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