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中餐里,很少涉及对水果的加热处理? 旧时的糖,是奢侈的象征。大诗人黄庭坚在戎州做官时,收到朋友寄来的糖霜,写下诗句:“远寄蔗霜知有味,胜於崔浩水精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可见在当时,糖的珍贵程度丝毫不亚于盐。 中餐中,水果热处理的技艺繁多,小吊梨汤,话梅排骨、蟹酿橙、桂圆银耳羹等,展现了水果在中餐中的多样化应用。然而,水果中的果糖遇热甜度会下降,酸度会上升,需要糖来弥补缺陷。所以在过去只有富贵人家才能享用。 而且中餐注重平衡酸甜,对于酸味较重的水果,通常会做成甜汤,或者加入糖或蜜枣来调和味道。从简单的冰糖葫芦到复杂的冬瓜糖、果脯、蜜饯、糖脆梅、糖金橘等,无不体现着糖与水果的完美融合。
为什么感觉中餐里,很少涉及对水果的加热处理? 旧时的糖,是奢侈的象征。大诗
鸿鹄浮歌事
2024-12-10 21:09: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