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谭嗣同问斩当天,大刀王五带着一班镖局中人,埋伏在宣武门准备阻拦。没想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13 15:39:01

1898年,谭嗣同问斩当天,大刀王五带着一班镖局中人,埋伏在宣武门准备阻拦。没想到监斩官十分狡猾,临时决定绕道。当王五反应过来赶到菜市口,发现为时已晚。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王子斌出生在河北沧州南皮县的一个佃农家庭。 父亲是个耕种棉花的佃户,母亲靠纺纱补贴家用。 道光二十八年,一场瘟疫夺去了他父母的生命,年仅四岁的王子斌开始了流浪生活。 初时,他在运河码头给船户搬运货物,一天能赚几文铜钱。 冬天时节,他就去茶馆里烧水添炭,换取一口热粥。 直到咸丰二年(1852年),他在沧州城内永兴街的老张烧饼铺找到了稳定工作。 那是个雨天的下午,老张带着他去成兴镖局送烧饼。 镖局的练武场上,几个镖师正在演练"沧州大枪",这是当地著名的武术流派。 王子斌看得入迷,连手中的烧饼篮子掉在地上都没发觉。 从那以后,每天天不亮,王子斌就去打水和面,争取把活儿干完,好去镖局偷师。 他发现镖局后院有棵老槐树,树上能看到练武场。 他每天趴在树上,默默记下师傅们的招式要领,晚上回去后在烧饼铺后院偷偷练习。 一个月后的早晨,李凤岗在晨练时发现了躲在树上的王子斌。 这位五十岁的镖局掌柜本是山西太谷人,年轻时跟随名师吕老五学艺,精通大刀、梅花枪等十八般武艺。 他让王子斌演示所学,没想到这个小伙计竟能模仿出大枪的基本招式。 李凤岗收他为徒后,每天天没亮就让他先练"童子功"——站桩、跑圈、负重。一年后开始教他沧州大枪和大刀技艺。 王子斌天赋极高,三年就掌握了镖局的看家本领"立地枪"和"劈山刀"。 咸丰九年(1859年),十五岁的王子斌已能独当一面,开始跟随镖队走镖。 他第一次护送镖是从沧州到张家口的一批绸缎,途中在宣化遇到马匪,他以一招"回马刀"将匪首击退,保住了镖银,从此声名鹊起。 同治年间,他因使得一手"立地开山刀",被江湖人称为"大刀王五"。 据《沧州武术志》记载,他在一次护送盐商镖银时,在德州遭遇十几个强人,独自以大刀力战,击退贼人,使他的大刀术名声大振。 壮年之际,王子斌决意在京城自立门户。 他不愿与师傅争利,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开设源顺镖局,凭借一身本领,很快跻身京城八大镖局之列。 此时的王子斌武艺精湛,为人又侠义慷慨,在武林中已是一方豪杰。 有人慕名而来,求他传授刀法,王子斌慨然应允,新收了个徒弟,这个徒弟日后也成为一代宗师,威震天津卫,那就是霍元甲。 王五郎还曾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救驾皇帝,立下大功。感恩图报,皇帝御赐一柄精铁宝刀,令王五郎手持宝刀,重炼刀法,自创一套以大开大合刚猛见称的"王五刀法"。 从此,江湖中又多了一个"大刀王五"的传奇佳话。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儿如何从流落街头,一步步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勤奋、机缘、善良与侠义铸就了大刀王五的非凡人生。 他立志学武,苦练不辍,终成一代宗师的励志故事,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王五郎的徒弟谭嗣同已然长成。 谭嗣同是朝廷二品大员谭继洵的儿子,不仅饱读诗书,而且志向远大,为人侠义仗义,令王五郎十分赞赏。 师徒二人情同父子,谭嗣同跟随王五郎学习武艺,王五郎则从谭嗣同那里学到许多新思想。 就这样,两人相伴多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宦海沉浮,朝堂诡谲。谭嗣同心系天下,决意变法维新,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 他纠集志同道合之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 但好景不长,守旧势力猖獗,最终导致变法失败,参与变法的六君子均被捕入狱。 狱中的谭嗣同仍然心系国事,他对好友王五郎说:"历览古今,无不因变法而流血牺牲,中国不幸未有因变法而牺牲者,这是我们国家不能振兴的原因啊。如今有人为变法而死,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吧。" 得知谭嗣同被判斩首,大刀王五悲愤不已。准备营救谭嗣同。 9月28日凌晨,王五集结了二十多名镖师,分三路埋伏在宣武门外。他们都携带了大刀和铁尺,准备在囚车经过时发动突袭。 然而监斩官刚毅提前得到密报,临时改变行刑路线,从西直门内大街绕道三里河,再由西单南下。 当王五得知消息赶到菜市口时,已是上午申时(下午3点)。 他只看到了散去的人群和地上未干的血迹,据目击者称,谭嗣同在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从容就义。 当晚,王五找到刑部左牢的狱卒,用重金买通对方,偷偷将谭嗣同的遗体运出城。 他雇了一辆马车,装扮成商人,带着四名得力镖师护送谭的遗体南下。 途经河南信阳时,他们遭遇官兵盘查。王五机智地出示了一份运送茶叶的官府文书,才化险为夷。 历经一个月,终于将谭嗣同的遗体送到湖南浏阳明月山下安葬。 回京后,王五得知自己已被列入通缉名单。 光绪二十五年春,他带着家眷逃往天津法租界,在老西开设了一家武馆。 期间他收徒霍元甲,教授其精妙的大刀刀法和拳术要诀。 霍元甲后来创立精武体育会,在天津卫打遍洋人拳师,扬威国际。

0 阅读:110